办学成绩

首页 > 办学成绩 > 学生喜报
学生喜报

2020学生故事三十 | 张仪卿:保持平和&充满干劲

2020.07.01

HFI学生


张仪卿(Vanessa Zhang)


华附国际部2020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东莞翰林实验学校,于2018年插班入读华附国际部,在19/20海外大学中获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院校录取



文字 | HFI Y12 张仪卿

图 | HFI 天宇 / Eric

版权归华附国际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疫情在家,每天都在找offer(过年前养的小猫, offer是她的名字)


“offer呢?offer去哪了?”


从三月中旬到四月初,每天早上被offer刺刺的舌头舔醒后,第一件事必须是打开邮箱看看大学有没有出结果,portal里有没有offer。


portal里面没offer啊



高中三年,兜兜转转,找寻,释然。



兜兜转转



小学分班3次,初中分班1次,从未享有过大于两年的稳定班级生活。没想到高中生活亦是如此。


中考填志愿,站在岔路口中间,我才匆匆忙忙选择了出国这条路。年少无知的我,把视野仅放在了市区内的几个国际部。这一失误把我卷入了高一无穷无尽的焦虑之中。


独自摸索,直到高一上学期快过半,我才了解到什么是AP、SAT,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当时所在学校不开设这些课程)。匆匆忙忙,四处打听消息,便立刻着手转学。由于HFI不在学期半接受插班生,我投入了B校的怀抱。


对那时的我来说,东莞-佛山的上学路似乎比中考800米最后的冲刺还难熬。面对着已经快学完所有AP知识点,开始上SAT的新同学,我只能皱着眉,静静地坐在教室一旁,听——天——书。落后大半年,承受不住peer pressure,我开始打退堂鼓。开学第二周某天晚上,我蹲在宿舍走廊的学生电话旁边,低着头,向电话那头的MM哽咽道,“我想留级”。


再过后,上学路上的痛苦似乎被退堂鼓赶跑了。我开始自己摸索AP,疯狂学托福、背单词,悠哉游哉。想着好不容易适应了新学校,便搁置了“备考HFI”的想法。就这样在舒适区里走啊走,直到某天晚上,突然想起那500元的考务费,不能就这样浪费,不考白不考,于是临时抱了抱佛脚,第二天就屁颠屁颠地进了考场。


入围面试,提着现金来缴定位费,兜兜转转,虽然留级的退堂鼓没打完,剩下的高中两年总算是定了足。


找寻



初入HFI,和大多数插班生一样,我面临的是新一轮焦虑和迷茫。


一开始无法适应的Lan课堂,支支吾吾的课堂讨论,读不懂的SAT阅读,写不出来的作文,背不完的单词,弄不懂的CS...仅是焦虑冰山中的一角。


某天晚上,宿舍阳台对“热爱”的讨论,使我的焦虑冰山全部显现。


“我到底热爱什么?”


从小到大,对什么都是“感觉还行”。小学学过画画、舞蹈、主持,初中玩过钢琴、尤克里里。没有特别喜欢的科目,也没有特别讨厌的。羡慕HFI同学们对热爱的追寻,对所定专业的投入,反过来看看自己,这好像还是第一次真正思考自己热爱什么。


后来慢慢发现,“对什么都还行,对什么都不讨厌“的态度有好也有坏。好的一方面是,它促使我快速敲定了申请专业,获取时间去充实自己的活动列表(现在想想, 还挺功利的)。坏的一方面是,我不得不放弃英国方向的申请(英国大学很难换专业)。


就算到现在,我仍在找寻自己的热爱。热爱它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出现,也可能下一秒就出现,当下能做的,也只有不停找寻。或许自己热爱的,可能就是对新事物的不断尝试。申请季结束后的找寻(研究了各种各样的专业&职业,入坑硬笔书法、二外、冥想...)在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等待结果的焦虑。


不要为找寻热爱而着急,保持平和,不断尝试,就算最终没找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释然



RD放榜后,对结果的不满,对自我的怀疑,促使我删掉了写了三分之一的学生故事。害怕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便把自己藏了起来。


偶然间遇到的一本书,像钢刀一样,割开心灵和思维上的枷锁。



“石块无力。一旦开始从斜坡上滚落,就一直会按照重力或惯性等自然法则不停滚动。但是,我们并不是石块,是能够抵抗倾向性的存在,可以让滚落的自己停下来并重新爬上斜坡。也许认可欲求是自然性的欲望。那么,难道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就要一直从斜坡上滚落下去吗?难道要像滚落的石头一样不断磨损自己,直至失去形状变成浑圆吗?这样产生的球体能叫“真正的自我”吗?根本不可能!”


——《被讨厌的勇气》




对认可的渴望,一直束缚着我。“好结果”带来的赞许与认可似乎超越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然而这一想法扼杀了自由,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像滚落的石头一样,从前的我任由惯性驱使,被认可欲望束缚,害怕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苦恼于“结果”,忽略了“过程”带给我的成长与改变。


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不易,改变起来更难,哪怕在写这篇故事的时候,我也在不断尝试着去摆脱这种思维。我最终从垃圾箱里翻出之前删掉的那篇故事,继续编写、演绎。


这就是真实的自己啊,我想。


他人是否认可我的结果,那是他人的事。我只需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做好自己的事。


抛开结果,仔细看看自己的高中三年,真正收获的是思维上的蜕变与独立,对自己将来的思考,还有最珍贵的友谊,最难忘的回忆。


或许再过十年,回忆自己在HFI的日子,真正记忆犹新的还是宿舍走廊一群人打着台灯背单词、赶essay、广州塔11点的晚安、205安静的晚自习、后门的台湾店和五山果行、Mr. Six的high five & air five &“Sleep Well, Think Well”,还有HFI的猫.......而不是那一纸录取通知书。


最后



感谢陪我考试的柏琳;感谢考sat时陪我打卡的邓老;感谢Sylvia和升学指导们;感谢Ford&招办的老师们愿意把我捞进HFI;感谢我的申请季小伙伴cyj(她给offer起的名字)、gxx、fr、zyh...,互帮互助好盆友zar,还有701+小房间的仙女们;最后最最最感谢家人对我的信任&支持;


还有还有,谢谢你耐心读完了我的故事。

要保持平和&充满干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