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成绩

首页 > 办学成绩 > 学生喜报
学生喜报

2020学生故事二十九 | 胡天依:长大

2020.06.28


胡天依(Tenny Hu)


华附国际部2020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于2018年插班入读华附国际部,在19/20海外大学中获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布林茅尔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20000加币 )等院校录取。



文字 | HFI Y12 胡天依

图 | HFI 天宇 / Eric

版权归华附国际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开始敲键盘的时候广州刚经历了阴雨连绵的一周,推开窗扑鼻而来的是雨后青草和泥土夹杂在一起的味道;小风一吹鼻子里感觉湿湿的,鞋子上沾满了路边水坑里的泥泞,怎么也蹭不掉。


愣着神,一打开电脑我却什么内容也想不起来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像一个个小碎片藏匿在我心里的各个角落,但把它们收集起来却显得格外不易。在我跟父亲聊天的时候,我发誓说一定要写一个感天动地的学生故事。但放下电话,我却发现写一个总结性的东西反倒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容易。因为我想它有意义,有情感,有温度,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故事里做一回真正的主角。



小时候,我总问长大是什么。


在为了一个十块钱的小马玩具而大哭耍赖的年纪,长大是有零花钱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在梳着羊角辫的年纪,长大是能戴着中队长的肩章耀武扬威地走在校园里;在懵懂步入青春期的年纪,长大是能理直气壮地买一双时髦的鞋。从初中开始我便渴望着长大,但是真正站在长大的分岔口我却有些犹豫。因为马上十八岁的自己能看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害怕长成大人后不再拥有身边人的包容,自己也会在慢慢碰壁后磨去棱角,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所以我希望这一篇学生故事能记录下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好在未来不知多少年后读起,还能看到一个有梦想有热情的自己。



01


每当在雨后走过华附门口的人行天桥,青草和泥土的味道混杂在干净潮湿的空气中钻进我的鼻腔,总能将我拉回初三下午的体锻课。


如果高中经历是一煲靓汤,初中生活便是汤中的一点点盐。那也是我最快乐最难忘的一段时光。我喜欢在华新每周的体锻课上偷懒。做准备运动的时候偷偷勾一勾朋友的小拇指,做俯卧撑的时候趴在草上数着蜗牛,跳绳的时候趁老师不注意叫搭档多数五十个。我也记得403宿舍里草泥马和校服围成的专属logo,24小时不间断的爆笑声,中秋节半夜三点睡不着意外看到的烟花。初三紧张的晚自习,背后暗中观察的摄像头,班主任时不时的大嗓门,这些让当时的我痛苦不堪的记忆在现在看来都成了一种美好奢望的享受。闭上眼睛,我开始怀念晚上十点钟准时热闹起来的办公室,地上垒起来比我还高的英语作业,每周日晚小测绞尽脑汁都不会做的物理和政治背诵。忘不掉的是体育课大汗淋漓后喝的第一口绿豆冰沙,考第一名那一瞬间涌上心头的洋洋得意,中考结束后的一丝茫然与不舍。非常非常感谢在华新的三年时光,给我机会认识了最好的朋友和老师,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平淡无奇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挖掘出很多乐趣,把每一天活出意义并非是件难事。


我很少向身边人提起来转学来HFI之前的学校生活。一时半会儿解释不清的状况和极其戏剧性的情绪变化总会让我不好意思去提起高一的经历。一踏入高中我所面对最大的挑战是不适应。从一个传统的普通初中步入国际部,我的英语水平远远不足以支撑我用全英解决学校里的所有学习问题。在高一一开学,我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托福模考后坐在机房里对着考了7分的阅读发愣,慢慢踱步回宿舍却听到别人考了23分的那种无助和困惑。我经常在宿舍熄灯后躲在厕所里大哭,压力排山倒海地使我喘不过气来。我甚至想不出来托福阅读怎样可以考到20分,我怀疑自己这一辈子能不能考到那么多分。尽管不愿意承认,但内心潜意识的自己总是在用成绩来定义一个人成功与否。


我经常放学以后为了应付失眠而在操场上跑步,看着金茂湾的金色招牌在夕阳里亮着;周日一个人吃一碗牛肉丸米线,拿着手机在知乎上搜搜“如何应付孤独感”;在期中考出分后跑到小凉亭里偷偷拿着老年手机打电话,哭着说自己压力好大不想读书了。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为了讽刺挖苦高一的生活,或者为了体现出过去的自己有多可怜。相反,我想说,现在的我甚至感谢这段让我痛苦不堪的经历,因为正是这些看似破碎难过的记忆在帮助我变得更好。我是个非常要强的人,所以浸没在排山倒海的压力里还带给我无限动力,做事更沉稳,也渐渐明白了只有自己才是永远最牢靠的伙伴。所以如今每当别人问起“你高一的时候怎样呀”,我总会回答“挺难的,不过挺好的”。



持续写学生故事的时候,在HFI的两年生活马上就要走到终点。考完final后的最后两天我跟朋友疯狂地看电影聊天刷微博,好像要把平时没能做的事情全都给补回来。现在还能清晰记得2018年8月13号晚上我站在七楼宿舍的走廊上发现HFI的宿舍能看到小蛮腰,于是发了一条朋友圈写着“a whole new beginning”心里暗戳戳地希望自己能逆风翻盘。HFI的生活像一场刺激紧张却又让人舍不得放手的梦。梦里没有电视剧里的玛丽苏情节,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我还清晰记得第一次开小会时马哥说的“transfer能不太痛苦地度过前两个月,你就能在HFI生存下来”。于是高二的我每天看着手机数日子。一周周过去直到两个月,我就自豪地跟爸妈打电话,说“原来HFI也不是那么恐怖嘛”。


我逐渐习惯了跟大家一样一边在205对着SAT错题泡一下午,一边轻描淡写地跟别人说“我明天有三个sum”;捧着巨重的binder东倒西歪地飞奔在课室之间;偶尔起得很早,体验做第一批进入205的勤奋学生。跟Catnip同学饭后嘬着酸奶在操场上散散步,跑到后门买一碗牛腩粉,坐在Darwin班吃一吃辣到掉眼泪的酸菜鱼;和Ava一起在hug课上看着纪录片讲闲话;跟Eva站在宿舍门口吹着冷风写bc作业,第一次见识半夜十一点半准时熄灯的小蛮腰;第一次进706见到满宿舍学姐的忐忑不安到晚上的剧本杀;跟小苏一起聊完美剧后兴奋到睡不着,和小顾溜出去二刷最喜欢的电影。我总想将脑海里的每一个画面都写出来,印在纸上好让自己别忘记,但在HFI的无数美好和记忆总在脑袋里盘旋着却难以说出口。很多人都会说,当人生的列车到了某一个站台,总有些人会下车,总有些人要离开。但我想自私地关上车门,好让装着满满当当幸福回忆的火车驶向终点,遇到过的所有人永远留在身边。




02


我很感谢高二Mr. A的Human Geography。这是我第一次认真学社科相关的知识。从东南亚的人口贩卖活动到UN救助的偷渡难民,HUG这门课给了我很多机会去坐下来认真了解社会的方方面。从小到大我自认为是一个对情绪敏感的人,所以在HUG课上看到世界上很多难以想象的痛苦偶然给了我小小的念头去学社会学。我一直坚信一个人的多面性能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情,而“改变世界”或是“帮助别人”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难。高二的时候我看过一部电影叫做《平凡之辈》,讲的就是几个走在街上不会被人多看任何一眼的平凡人怎样做成了自己世界里的主角。电影里看着十恶不赦的小偷心里却有着格外柔软的一面,傻里傻气无所事事的小警察却是个真正伟大的父亲,成天逃学打架的小混混是个真正讲情讲理的好人。社会是多元化的,无数多不同的个体融合在其中,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每个人的价值都应该被认可被尊重,将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将平淡的人生过的伟大。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其实融合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双会洞察的眼睛,每个人都能把平凡活出伟大。所以我慢慢相信自己能帮助社会(听起来确实很伟大)的一个途径就是好好学专业知识。所以也许文科的reading十分难嗑,专业资料又让人看的头晕脑胀,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在LSE的三年把这个方向坚持下去,能让每个人的伟大都被人看到。




03


当我的申请季悄无声息地结束时,我心里有的疲倦远远超出了兴奋或愤慨。从持续了几乎一年的SAT血战开始,我总是埋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低头花了无数时间死啃标化,在自己的兴趣里找出闪光点来做成活动,每晚在电脑上瞪着酸痛的眼睛敲键盘写文书。从110+1500的理想标化(对我自己而言)到流畅感人的ps,我认为自己用尽了潜能去将美国申请做到完美。然而站在三月底终点线的自己却顶着哭肿了的眼睛愤愤不平又洋洋洒洒地写了几千字的日记去批判申请季的不公。如果有学弟学妹看到这里,我用自己的小小经验告诉大家——一定要学会放过自己,在认清自己平凡的基础上用尽全力去改变它。


被ED梦校reject之前我甚至都收到了学校的漏风,在view portal的一瞬间明知自己99%会被拒绝,还是难过的挤了几滴眼泪。时间其实也没有很久,去年的十一月提交申请的时候我自大地以为70%的可能性自己会被录取,直到十二月中旬一封严谨冷漠的拒信才一盆水把我泼醒。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凌晨五点看完结果后自己猫在黑黑的房间里在手机上打了一堆字,“从此Northampton安逸悠闲的小镇生活变成了不可能,instagram上想却又舍不得取消关注的smith college就一直成了心里的遗憾。我可能注定要体验一遍完整的申请季,体验被拒绝的痛苦,了解真正适合自己的是什么。”



在我自己完整走过一遍申请季(同时申请英美加三国)才猛地发现申请季有时候在被过度妖魔化。这本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有机会坐下来去仔细了解自己喜欢的学校的方方面面,从头到尾写一篇满意的文书,点下view portal一瞬间心里的期待——但总是因为我们自己过度的苛刻和跟别人的比较才让自己变得不快乐。因为总是跟别人比较,才在RD集中放榜的早晨看着朋友圈给自己无限大的peer pressure;因为对自己过于苛刻,才在放榜的过程中不断拔高期待值和要求,但忘记了一开始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就像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一样,申请季绝对是不公平的。大家都明白“有些人什么也没做就能申请到很好的学校,有些人拼尽全力最后到头来什么也没得到”的大道理,但有时候却把自己陷进“不公平”的死循环,对申请的结果耿耿于怀走不出来。在3.12凌晨三点收到LSE的offer是我从来没想过的,于是在后来我的潜意识里便给自己又提高了要求,到三月底却发现几乎是一场空。所以如果看到这里的你即将要申请,麻烦跟自己说:“请放过我自己。”这不是一种沮丧消极的态度,反而是在帮助自己去享受申请季里面的各种兴奋与激动。不要让peer pressure把自己埋在比较的痛苦里面。有空的时候麻烦抬抬头,你会发现外界对你的赞扬远远大于你对自己的欣赏。最后想对所有我的peer说,不管去了哪里你们都能把大学三年或者四年过的精彩,因为我们是HFI学子:)



长大以后我看到的更多。两百米操场不再像望不到尽头的大草坪,偶尔能惊喜地发现破旧的角落能长出几根草,回家的路好像也越走越近。可是有时候我不想长大。不想失去在大雨天悠闲坐在公交上看路人的时间,忘记一个人在湿漉漉的小路上听着音乐打发时间的小乐趣,无暇回应朋友在难过时候打过来的一通电话,闻不到秋天阳台上树叶夹着烟草味的清香,看不见生活里最童趣真实的一面。可是开往终点的列车永远不会停,到站的人总会下车。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稳稳坐在属于我的位置上只盯着既定的前方。最后祝大家平安喜乐,万事胜意,都能把自己平凡的生活活出伟大。



感谢篇


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在十七年的生活里一直作为我最好的朋友陪伴在我身边,给我金钱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我去探索所有的不可能。


感谢马哥在申请季给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佳琪老师和周老师一路上的陪伴和给予我的宝贵意见。


感谢华新的所有老师,在初中我人生观形成的最重要的三年教会我很多大道理。这些道理和鼓励是陪伴我度过艰难时间的动力。


感谢我们飞翔的403,小七欣爷鸡颖额娘轩轩,给我最最难忘的宿舍时光。


感谢轩,我最好的朋友,在我每一次难过到不行的时候给我安慰和鼓励。谢谢珊珊姐和fwt,尽管因为高考我们很久没有联系,但是回忆永远在。还有杰克班长,刚来华附的时候偶尔聊聊天真的是件很让人快乐的事情(并且让我很有归属感)。


感谢高一的学校和所有老师同学,这一年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对我来说非常宝贵。


感谢我在HFI遇到的所有人。白到发光的老李头(别打我)catnip,205外卖科普小达人amy,我的两年聊天(讨论学习)同桌ava,跟我在疫情期间严肃讨论美妆(尽管我什么也没学会)的精致卡莉,老让我发愁怎么也长不大的嘻嘻哈哈misty。还有小顾小苏,我在708才真正熟悉来的两个小美女,每天能在宿舍聊到停不下来。706的所有学姐,教给我HFI生存手册和潜水宝典。还有所有我遇到的人,能遇到你们真的很幸运。


最后感谢一下自己,能一路坚持下来,希望能在最后越走越远。


毕业季,我想留一句父亲用了十几年的个性签名——对身边的人好一些,因为下一辈子不一定能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