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成绩

首页 > 办学成绩 > 学生喜报
学生喜报

2020学生故事三十五 | 丁煦洲:朝天

2020.07.15

HFI学生分享


丁煦洲(Billy Ding)

华附国际部2020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育才实验学校,在19/20海外大学中获美国纽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院校录取



文字 | HFI Y12 丁煦洲

图 | HFI 天宇 / Eric

版权归华附国际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道,而道之所向即是未来。我们踩着台阶一步步的往上走,仰头望着 终点即是天空。故曰朝天。



01


带着录取纽大的意外之喜,突然就有了想写学生故事的冲动。卖弄卖弄文采,独领独领风骚。虽然语文学得不是很好,大学申请也没什么有排面,但还是想讲讲属于自己的故事,因为这是我三段学生时代中过得最惬意的日子。


不得不讲,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我在初中呢,也不算是学习好的人,初三的时候为了考HFI,就把很大部分时间花在数学和英语上(谢谢当时语文老师的理解)。就有点那种破釜沉舟的感觉,因为自己其实综合真的不行,语文和政治学不会,所以就想冲国际部。然后到4月的时候过了笔试,没什么奇怪的,但面试其实感觉挺不好,因为有个问题完全没答好。然后就觉得自己凉了。后面说进了HFI,的确让我觉得运气不错。


高中的生活跟我初中相差不少。我体会到了初中时代想要的自由。跳出高考体制之后我发现自己有了给自己做决定的权利。我可以选择自己想学的科目,选择如何使用自己的时间。校园不再是我每一周的枷锁而是一个自由的地方。校园的围栏不再能拦住我,我可以把校内外的生活更好地结合。我在初中足不出户的限制性生活在高中便得不一样了,我可以利用没课的时候到校外去进行field trip,早餐想换个口味时可以去外面买,打完球累了可以出去吃好的。这种模式让我很满足,在一个高中能体验到大学的生活是件挺难的事情。当然这也更考验我对自己生活的把控能力。我不敢说是否把控好了,但至少我觉得还不错,这种模式我觉得很好,包括平常自习课干什么、晚修如何安排。在初中大家都是做作业,但是到了高中国际部,很多时候作业不多,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们有挺多时间去想想其他的事,坐在自习室里面读点自己想读的书啊,花花心思在社团啊,找朋友谈谈人生啊,当然无聊时也会用手机排解一下……这种可以选择的生活,这种接近于未来的生活,我愿意提前感受、体会,以及熟悉。


我的爱好说少又多,少到初中时当别人问起来我喜欢什么,我只会说天体物理和游戏,然后就没然后了。然而写文书的时候突然发现其实我喜欢些其他的东西,比如希腊神话、侦探小说,再比如思维游戏、篮球。对希腊神话的喜欢要从小时候说起,从小我妈给我买了一本希腊神话,后来上课时还讲到了荷马史诗,以及自己看到了有关希腊神话的小说,就觉得很有趣,譬如俄狄浦斯王、西西弗斯、潘多拉;至于侦探小说,这应该是很多男生小时候的通用爱好,那种神乎其神的推理逻辑以及对细节的把控真的让人称赞。最近去玩密室的时候就在体验Sherlock Holmes那种追寻着线索一步一步往下走的感觉。虽然密室比真正的探案简单很多,但是我依然很喜欢,以为这是我们当今能体会这种紧张刺激的推理最好的地方之一。


当我开始自己搭着朝天的台阶,我发现自己要有目的为自己而活。我愿意也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喜欢的事业、喜欢的世界,这样我搭的台阶才能让我走到那片天空。



02


我希望生活里有满足我的,让我喜爱的东西。我希望我的生活里有运动,所以我爱上了篮球,虽然打得挺一般的,但是这个体育项目至少让我保持身材的方法与动力,以及这个爱好让我交到了重要的朋友;我希望生活里有给予我快乐的东西,所以晚上有空时也打一把游戏,很多人会觉得游戏不适合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游戏是一个排解的途径,也是一个和朋友享受时间的过程;我希望生活里富有逻辑,所以我经常在脑海里给自己列清单,每一天学多少玩多少。我也因为狼人杀内涵的逻辑所被这个Party game吸引,我觉得狼人杀是一个注重沟通和逻辑建设的东西。我希望生活里我不仅仅是个只会学习的学生,所以我花时间去做那些学习之外的事情,读小说、打篮球、打游戏、看比赛、聊天……我觉得生活不应仅仅只有学习,我的生活里自然要丰富多彩,不因自己现有的身份去限制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要跟着我心中的喜好爱意愿来为人处事,来安排人生,这样才顺心意。


后面是专业。在高中三年里其实只有一年半的时间给我做选择。因为在大学申请中我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与其相应的活动。我刚入学的时候其实没什么方向,初中里唯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物理。我喜欢物理源于我对世界真理的渴望。小时候看关于宇宙的书,知道我在整个宇宙中都算不上一粒尘埃,然后人类也远远没有看透它。后来遇到了我的初中物理老师,他在讲课的时候会讲得很透彻,不仅仅讲考试的知识点更会延展到后面的基础逻辑。这也让我喜欢上物理。我就在想既然我要做一件“大”事,那研究宇宙自然是最大,最有意思,最有逻辑的。但是后面在学习生涯中我逐渐发现自己不是那么有天赋的人——能力足以研究天体物理这么复杂困难的东西,自然就知难而退了。所以我需要去寻找,一个有富有逻辑,富有价值,又让我觉得有趣的学科。如果说物理是我的初恋,那么经济也许是那个我梦想中的完美替代品。比起物理,它更为都接近于我认知的那个世界,也同样具有让我去信服的逻辑。在我刚刚接触这个学科的时候,我就有了选它作为我日后专业的冲动。我喜欢这个学科研究的广度,它在让我找到一个看世界的方法,一个认识人类的途径。我也喜欢它的深度,细到微小事物所带来的影响,比如某个商品涨了一块对市场有什么影响。在后来的接触中经济就是我想学的学科,自然而然我的专业也就定下来了。以至于在申请的时候想了想能不能“曲线救国”,却发现平常所做的活动,所读的书和选的课都最适合申请经济而且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热诚。


最后是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大家对道理的认知、行为的准则,以及思考的方式总具有差别,我们在生活中其实慢慢地建立着自己的世界。每个人的世界里需要有什么,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和什么值得什么不值得,这些决定我们要自己做。人生漫漫长路,我的世界自然会因为我所经历的事情而改变,至于好不好,应不应该的确很难做判断。以前的我很少这么想,因为我很自信,认为自己言之有理,相信自己的世界不会有错。所以之前还很喜欢给别人的想法做评价。


举个例子,我们宿舍经常会有夜谈,大家有时会找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比如宗教与科学啊,二战啊,哲学流派,人生信条什么的。我经常觉得sym这个人说话是真的墨迹,让他讲一本故事书讲了啥,他还得想个十几分钟,然后哎呀,啊,这个啥啥啥,那个,等等,我再想想……然后说的东西又比较复杂,每次都靠听者自己去总结简化;lmq很多时候带着那种海纳百川且谦卑的态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18岁的朋友圈,上面写着“担心自己还从未离开过洞穴,甚至以后也将无法离开, 玩心未泯,从未脱离过幼稚和无知和短浅。”我就在想,这个人啊,怎么如此的谦卑啊,人生怎么能少了年轻人的意气风发,怎么能少了对自己所认知的世界的信心啊;zw不是我们宿舍的,但是平常会跟他聊天,我就会觉得这个人很individual啊。他经常说:“Anyway,我怎么样怎么样就行”。有时候本来想说更多的突然人家关闭了沟通通道,真扫雅兴啊;我觉得我与flc是最像的,虽然老板不太同意,他可能觉得我有时候判断做得太决绝了,但至少他是敢下判断且勇于回应的人,我也如此。人生就是要对自己活得有信心不是吗?


后来遇到有些事让我有点点动摇,我逐渐发现有些我的基础逻辑在别人眼里就是不对,然后大家就在某个definition上吵了很久。后面一对基础逻辑,发现两个人根本没得谈,就觉得之前对牛谈琴了。再后面就发现有些人对立场有他自己的道理,可以说两个人出发点的不同导致了争论,然而都觉得对面有道理说不出错,但又不觉得自己说的错了。我在这个问题上想了那么一会,大概一个月,慢慢想出了解决这种纠结的办法。我从道理的纠结上看到了所谓的主谓机制。如果大家的道理都没错,那就是大家的错。如果我要说服别人相信我的世界,那我建立的世界必然要满足他的逻辑构架。同理,让我接受他人的思想, 自然也要符合我的世界,无关道理对错,只是我更注重哪个。这个结论可能很自我,但是我很满意。我无法确定我的选择正确与否,但是我在随心而行,这就是我认同的人生观。这个观念很大一部分受一个叫“猫腻”的网络作家的影响。这位作家的书我从高一下学期才开始看,但是用了没多久就把他之前写的五本书都看完了,还有一些上古的书没看。他在每本书里基本都渗透了一个概念,就是人生要为自己而活。以前做事可能会找不到目的,有些事情我的确不想做,且它真的对我没什么意义,然而我还是会带着不满去做。这样的感觉在慢慢变少,也许是长大了,学会表达自己的主见了,也许是观念变了。


在这个部分最后说说录取纽大吧。现在一想真的,录取这玩意玄学。我其实很想去加州,比较喜欢阳光海滩,天气宜人,地理位置又好,加州它真的太香了。结果就决定不ed2,就是想去uc。后面一波rd拒信打牌,简直头都裂开了。那个时候就在想自己是不是上头了?太自信了?尤其是一周接到8封拒信的感觉,真的不好受。后面只能慢慢接受, 都做好了去威斯康星麦迪逊的准备了。结果突然接到了纽大的录取。嗯,我的运气虽然会迟到,但是来得不晚。



03


讲完了作为独立个体的我所想讲的,那就来讲讲我们。


我是个孤傲的人,很少人能做我所认为的朋友。我认为很多所谓的朋友其实就是一种普通的社会关系。你可以用朋友这个词来定义这种关系也可以用同学/同事或者其他的名词来替代。然而我对朋友这个词看得很重,我认同的朋友会与我志同道合,两个人相处起来不累,性格上我喜欢,要做朋友就是一生的事情,大家的道不能铺得太远,至少能看得到对方。所以我本来并不期望能认识多少个朋友。小学有一个,就算学校不一样也依然保持了六年的联系,每个假期都会约着见面,交流着这一个学期觉得有趣的事情。初中其实与同学关系真的不好,没一个保持联系的人。结果进了高中,的确让我吃惊。有些朋友可能是 我单方向认同的,但确实比我预期的多了不少。


多数的朋友还是一个宿舍的人。其实刚进宿舍的时候挺慌的,虽然初中住宿,但是怕遇见什么妖魔鬼怪,到时候矛盾多多,生活变得鸡犬不宁就不好了。后面发现可能物以类聚吧,其实大家相处起来都挺舒服的。一开始也没用到ice breaking环节,大家就打着游戏,用了一个晚上就熟了。我最早认识的就是lmq,之前初一升初二时一起去英国待了21 天,虽然回国后好久没见,但还算熟悉。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强啊,这三年一直给我这种感觉。然后还带着闷骚的气质,就你很难搞懂他在想什么。跟他一起做的活动也不少,总而言之对于我而言他是个approachable的大佬,没事可以带带我的那种。说到lmq就得说sym,这小伙子在宿舍的第一晚就在唱Despacito,关键他还不会西班牙语。我就想小伙子可以,有才艺。后面慢慢发现这货是个文人,到了申请季进化成诗人了,活成了文艺青年。反正他这种闷骚与逗比以及很多事不服输的心态的结合体还是让我觉得很有趣。接着是hrb,这个人一开始看起来气宇轩昂,一看就是有东西的,事实上真的是不择不扣的呆萌傻仔。简直是傻到你不说他都不行。况且很多时候还特别随便,自闭的时候看你一眼都嫌累。只不过跟这个小朋友打打闹闹三年也是挺好玩的。然后就是flc。作为这个一开始的下床啊,我跟老板可是有段时间学着桥牌,吃着水果,还时不时进行关于人文的探讨。这个人给我感觉与人相处非常佛系,但是对着自己的人生却严格要求。的确是我辈之楷模啊。


说到flc就要说同是珠海人的lc。这老哥真的是骚话满天飞,行动怂如狗。每次跟他有什么合作,就是名言名语随口就来,说得花里胡哨。在宿舍里名句非常多,况且总能输送一些奇思妙想,是个非常有趣的人。最后是zfx。他第一眼给我一种朴实憨厚的感觉,事实上也八九不离十。虽然有时候会有些歪点子,但是基本上是老实的人,为人处事也是很成熟,相处还是非常舒服的。也多亏他,我的球技才能有所上涨。然后yzc不是我们宿舍的,但是之前经常打球,到高三了还天天坐他205的座位,所以挺熟的。他是个很温暖的男生, 没有什么棱⻆,平常也是平易近人的,相处起来非常简单舒适,这可能就是能成为我朋友的原因?最晚认识的是zw。基本上是到高三突然发现选了相同的三节课才熟起来的。我一开始以为这货是个标准的学霸,学习认真,很多时候可能相处起来会有压制效果。事实上还好,ac上课也会有听不懂的东西,美史也会一起py作业,一起吐槽心理上课多无聊。总而言之是个可以同步的人。


然而美好的时间总有终点。与这群人相处的时间以后会慢慢变少,少到最后可能没有一人与我同行。毕业晚会那天晚上做梦,梦见我从空空荡荡的205往上走,看着那下来的人流里全是我陌生的面孔。走到已经被搬空一半的宿舍,几个帮忙搬东西的家长讲着未来还能不能相聚。突然见到上面说的几个仔,大家纷纷做着道别,天色漆黑一片,忽然听到打雷与雨声,我逐渐看不到他们的脸,听不见他们说的话,只见到一个一个离开的身影。就此我从梦中惊醒,习惯性靠了靠墙却什么也没靠到。我才意识到自己在家里而不是宿舍,而我们的高中生涯就此结束,大家各奔东西。因此突然心潮涌动,倍感惆怅。因而想起了猫腻写在书里的话:“大道险且漫长,少有同行到最后,你已上路,更须专心,此去经年,忘却乃自然之事,莫刻意记起,那般不美。”的确,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大道上,大家一生之中的路会越走越远,交集难以延续。既然如此,何必牵肠挂肚,顺其自然,随心而行。如若学生生涯的美好集中在这三年,那至少以后,在那异国他乡留学之时,我能想起有朋友与我走着平行的道,而我们终究会有交集。因为大道朝天,虽各走一边,终究殊途同归。



后记


在此特别感谢我的家庭给予我的支持与鼓励,尤其是母亲的陪伴与监督。


感谢老师们的殷勤教诲,尤其是马哥对我申请的帮助。


感谢elita和apple在升学上的助力。


感谢HFI Class of 2020一百多个学子所营造的这种氛围。


愿大家的道终铺到心中所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