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成绩

首页 > 办学成绩 > 学生喜报
学生喜报

2025学生故事五|杨展鹏:珠江不曾倒流

2025.05.13


杨展鹏Gabriel

  • HFI 2025届毕业生

  • 录取院校:美国南加州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

  • 初中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Y11从华附本部转学至HFI




高二时,看着学长学姐写的学生故事,我不止一次地幻想自己申请结束后,也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带着面对多封offer不知如何选择的犹豫心情,写下属于我自己的学生故事。

而现在,我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学长,我的申请季在悄无声息中接近尾声。现在也是一个下午,只不过四月的广州返潮,天灰蒙蒙的,并非想象中的明媚。而我也只有区区两封美本offer,堪堪拥有选择的权力。也有好些同学问过我要不要写学生故事,我都说了不(dbq我没有骗人因为我真的本来没打算写的),因为一年里经历的种种让我似乎确信,在“世界这部戏剧”中,我并非主角。但是内心不知为何还是有某种悸动与渴望,或许是不甘于就这样在沉默中结束我的高中生活?于是当又有人来问我写不写学生故事的时候,冲动作祟,我决定写下些文字为我的高中生活做一个简短的记录。


01


高一的我还在华附本部读书,几乎从未想过会与国际部产生交集。促使我走向转变的因素有很多,直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全部。但是原因之一可能是在高一结束之时,高考选科分班的压力近在眼前,当时的我比现在的我还懵懂无知,对未来一头雾水,对选科的印象也只停留在所谓专家老师的分析之中。我害怕选到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害怕即使选到擅长的科目也学不好,害怕选科失误会找不到工作,更一般地,我害怕选择本身。所以虽然听起来多少有些不负责任,但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我让我下定决心转到国际部。

是的,我一直以来都害怕选择。我总害怕自己没有遍历所有的可能性,导致做出的选择不是最好的。而我又渴望完美,于是在犹豫中我多有逃避、错过。当然也有好的结果,而我就在种种选择带来的起起落落中前行,怀疑着我是否真的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


02


相比普高,国际体系布满更多多元且交错的选择。从选课到专业,从社团到活动,一切都不仅仅再关于考试,越来越多我曾鲜少考虑的事情涌入我的生活。刚到HFI时,我时不时有一种割裂感。虽然身处同一个校园,但是我已经穿上了不同的校服,我不再属于高考体系,但是我还未真正融入国际部。诚实的说,就像许多漂泊在外的留子所经历过的那样,新鲜过后更多的是迷茫——校内选课、活动规划、专业选择、人际交往......

好在我不是一个人熬过的这段时光。无论是朋友、家人的支持还是学校和校外老师的指引,都让我重拾了对未来的信心。从标化到社团,从社交到夏校,我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和充实。我开始相信转学国际部是正确的,相信我掌控着自己的生活,相信我如Edgerunner中的David一般,是“特别的。”


03


于是旋风般的,申请季轮到了我。现在回想,这一切还像一场梦一般——一场极为漫长且曲折的梦。

出于完美主义,我被文书和活动列表折磨的不轻,我一遍遍的找老师改,哪怕是几个单词的变动我也要反复确认。在患得患失中,我如释重负的交完了所有申请。记的很清楚,当时我在603,从五点开始就一直在和老师确认最终的版本,一直到提交,一看表才知道已经七点。匆忙中想起还未吃晚饭,于是像往常一样,出教室、下楼、刷脸出校。和往常不一样的是,最后一抹晚霞已把自己藏进了云朵之中,而我一个人吃了牛扒,在牛肉的粗纤维中细嘬如释重负的喜悦。

我很喜欢这个瞬间,不仅因为它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某种程度上,它是我申请季的一个缩影:在重复中寻找变化,在变化里体验快乐,在快乐后继续重复。


04


重复后便是等待,漫长的等待。过往的顺利让我充满信心——合理的信心——至少在我和许多认识我的人看来。

但是大多数故事并非十全十美,即使是David 都没能逃脱被终结的命运,在我的故事中也没有例外。

我还记得ED Duke放榜的那天,虽然嘴上说着不在乎,但是身体很诚实:平常早八都起不来的我,那天七点半不到就自己醒来了(是的真的不是闹钟闹醒的)。虽然我知道很难,但是我心里仍然想着,万一下车了呢?于是剩下的时间我一直在等,一遍遍地刷新我的portal,直到一次跳动过后——即使时钟还未指向官方说的八点——我看到了我的update:并没有朝思暮想的彩带,只有“We're sorry...”的刺目。

进入RD,被reject的失望感由于时间线的拉长和对下一所的期待而被不断的冲淡。一个接一个的拒信让我收到offer时的喜悦都仿佛小心翼翼。我还记得当我看到USC录取时只想瘫倒在床上的疲惫感,好像身体被抽空了一样,只感到一阵说不上是relief的平静。我拿出手机给老师们报了喜,然后就继续干我的事情去了。预想中的“下一所会更好”和以为的狂欢终究没有出现,我的申请季也就这样结束了。


05


申请季结束后的时间对我甚至更难熬,尘埃落定后那种不真实的空虚感时刻在吞噬我。高中即将结束的事实就像悬在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我感到不安。我一圈圈地在操场上走路,始终回到起点;我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广州,街头的喧嚣却填不满内心的空白。无论我怎样努力,都仿佛困在一列早已设定好轨道的列车上,无法决定方向。

但随着我愈发意识到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我无法完全掌控的这个事实,我渐渐变得不那么执着于完美。于是我也不再那么迷茫,因为迷茫本质上大抵是害怕错失最好的选择。我更多让本能引领我的行为:citywalk、坐在路边看人来人往、发呆、在珠江边吹风......即使看起来毫无意义,但这些事又好像支撑着我,一点点填补生活中或是我心中的那些留白。这一次,我在自己身上仿佛触碰到了一些大人和专家们常说的“内驱力”。生活还在继续,我也正在其中。

我不知道这些细小的努力是否能指向一个更“好”的未来,但它们让我开始明白,人生也许并不总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或终点。有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是一次次地出发、一次次地面对选择、一次次地继续走下去。就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里厄医生对抗鼠疫,看似徒劳,但在一次次的重复中,他们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想,哪怕David的故事已经结束,他的坚持也不会被夜之城的人们遗忘。现在我可以说,即使我知道自己还没有变得无所畏惧,还没有“完全释怀”——无论是对申请季还是曾经做出的种种选择,但我真正开始愿意去感受每一步旅途中的风景,无论终点是哪里,正如珠江的水永远奔向大海,却始终映照着沿途的万家灯火。


致谢


貌似这个部分已经成了某种传统,但是我其实不愿意写致谢,因为害怕漏掉某些值得感谢的人,更害怕感谢的人的先后顺序会反映某种不真实。

首先要感谢所有看到这里的人,感谢你们忍受了我2000多字的碎碎念。其实本来已经写了一个笼统的致谢因为我害怕会漏掉某些值得感谢的人,更害怕感谢的人的先后顺序会反映某种不真实,但是貌似一个不完美的有遗漏的致谢才是这篇文章应有的,所有我决定重写一个。

感谢贾斯汀·邵·比伯,虽然你考前问我问题从来没给过我钱,但是考虑到你和我一起自习和用你的音乐及视频折磨我的份上我原谅你了(其实乐品还行)。

感谢wyc,一个和我转学前就认识、两年都一个宿舍、学车一起报名、去日本也要一起却从来没有共课的男人,感谢你让我在宿舍能从来不觉得无聊。

感谢lwq,你貌似是我在hfi认识的最早的人了(不对好像老莫更早)。虽然你台球比我强那么一点,但是你健身也没啥效果啊。在cornell加油!!

感谢老大/Ploto/马高/Hank/Zack/熊宝/Frankie/B王/Leo/Tim/泡泡/Ben/愣/Simon和我打篮球,无论作为队友还是对手。感谢后援会的所有人。

感谢Bonnie和我搞社团打比赛,感谢你和我聊天吃饭。虽然有过矛盾,但是感谢你还是能信任我和我玩儿(还真挺不容易的嗯)。

感谢Tiger在宿舍和我说心理学哲学音乐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虽然有时候我听不懂但是你真的很渊博,答应我在我成为围棋冠军之前你要先成为吉他大师好吗。

感谢syc和我下棋聊天,我会努力学习国际象棋的嗯。

感谢Zhoney,和你认识也挺早的,但是很神奇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熟。你给我发的视频虽说污染了我的眼睛但也不能说是有任何价值吧,请继续坚持你的passion,你的生活我的梦。

感谢李昀昊和Simon在宿舍不定期给我投喂零食。 

感谢Wendy申请季不厌其烦的帮我改文书(第一次觉得不厌其烦用的如此恰当)and给我们推荐日本旅游地!

感谢Kenneth一直以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你批我的假!!

感谢Delia,你的GE课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有知识之外的启发。

Thank you, Mr. Redfield. Your economics class has been one of my all time favorites!!

感谢多才多艺温柔善良的统计女神Yolanda,我爱统计!!

感谢huini在我申请结果不理想的时候来广州陪我聊天,感谢Jason/KK申请季的超级陪伴!

感谢Lillian,虽然我没上过你的课但是谢谢你一直以来给我的关心!

感谢Harriet, Roland, Erin, Jenny, Matt, Priya, Schneider和HFI的所有老师。

感谢Sean和Fiona和Belinda和Alissa在ross和我玩儿牌以及来广州找我玩儿,感谢胡硕德在我生病的时候给我药你人太好了!

感谢Bryan申请季等结果的时候和我一起发疯,如果真成了舍友请你别骚扰我。

感谢Fiona和Chloe带我打frisbee,感谢PSS的所有人inspire我!

感谢Jouen,在快毕业的时候才认识你真是很遗憾了。感谢你给我拍毕业照,感谢你跟我谈天说地,感谢你push我写成这篇学生故事,感谢你的出现。

感谢我的家人和所有给过我支持的人,感谢所有人,是你们构成了我出生至今18年又1个月对世界体验的一部分。

最后的最后,感谢我自己,是你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文|HFI毕业生 杨展鹏Gabriel

图|HFI学生 张家胤Jouen

HFI招生办 许启丹Eric

排版|HFI招生办 金鸣穗Mars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