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2023学生故事十七|黄婉文:栖息地 攀我心头

2023.05.19


黄婉文 Fiona

HFI 2023届毕业生

录取院校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威廉玛丽学院、东北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贝茨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初中毕业于广州市越秀区二中应元学校


打开日记本的这一刻,我进入我的栖息地。


北纬41°02', 东经28°58'


起程时我刻意把帕慕克的书压在箱子底,我害怕其中的氤氲依然弥漫,我怕当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端起摄像机时仍旧细雨绵绵,但其实最怕一直在各种帕慕克编织过的场景中走不出来,一直沉湎。


怕什么来什么。


我就是在这阴沉沉的天气中开始了好几天的伊斯坦布尔之旅,以至于我后来发现其实这样的天气就是帕慕克书中所描述的。透过它,我感受到文化似云水交汇,我摸着的历史似彩墙高筑,我手边摆着两个摄像头,一台举在手里随身拍下所看到的动人心弦的景象,另一台固定在船上,让它用一段延时视频把海峡用快进历史般的节奏迅速走完,可以离开后一遍一遍一遍的复盘。


当摄像头沿着海峡两岸迅速滑过时,海面很平静——但时不时翻起一些小浪花,我开始陷入回忆。与一部分人相同,因为想“扬长避短”而选择国际部象征着摇摇欲坠三年的开始。对国际教育一无所知意味着高一的时候过的不是很顺利:从普通初中过来对自己的英语水平的误判,一向肆意生长满身棱角的我在人际关系中处处碰壁。高一的时候过的很迷糊,很多事情在没有摸索清楚间就任它从手缝滑走。


后来的两年里我总是回想,如果可以重新再过一次,我是否能踏踏实实地把每一个学科都学好?如果我可以再选一次,我能否一开始就参加我一直持之以恒的社团,我能否从一开始就冲去和如今是挚友的人打招呼而不是浪费时间在一些不值得的事情身上。但后来我又想,如果回到过去,我恐怕没有现在的意识和经历,最终做出的选择还是一样的。回想高中三年,很多事情慢慢磨掉了自己性格中的一点点棱角,我曾经因此感到懊悔,但现在看来只是成长中必不可失的一部分


于是高一高二的生活与大多数人一致,沉浸在匆忙的路途上维持着成绩同时又想干出点什么大事,有时又偷偷窝在被窝里听着纯音乐,突发文艺病地码着小说,在不断逃避现实与奔向现实里久久无法前进:


我模模糊糊地感觉到自己被接住了,想象着骆驼在海中伸长脖颈,躲避涌来的浪头的样子,它们在水中潜泳的姿态,像永远都不会干枯腐败的生物,想象着在那里的沙滩上,骆驼走过的脚印被海水冲成细细的痕迹。过去这一天的记忆呈现出玫瑰般的颜色,我不会被安慰,却奇怪地觉得平静,而规律的阵阵雨水不会落到我身上——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地方。


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旁的海湾边的栏杆眺望,海水的咸味随着海峡的风打到我的脸上,以及海鸥从我头顶盘旋鸣叫的声音,我的感官阀门久违地开启了——几年前我开始写日记,我的初衷是每天记一点,就一两行,描述一件美好的事物。我想我所谓的美好是指让我开心和愉悦的事物


某天在家的下午,我翻了翻压在箱底的那本日记,发现最早的那几篇是将近六年前记录的——倒扣在地上的榕树叶像爪子一般在小区路上匆匆爬过,电影院里带着人造黄油气息的爆米花,紫红色的夕阳,雾中的珠江新城。诸如此类,那时的九月,十月,十一月,我每一天都没有漏记,我总能想起一些美好的事物,有时我甚至为了有东西而去做一些事,比如在烈日下散步或者在江边慢跑。当时我觉得我在吸收生活,一天结束我不需要费劲去想我看到或听到什么好东西,它们自然而然地涌现了,甚至包括文字。因为我唯一的目的就是清晰地记下图像,以便将来能记起它们带给我的感受。


▲ 图为我高中三年的三本日记本&规划本,我每天都会记录下我的to do list以及当天的心情和感悟,每次难过的时候就会回看以前的我是怎么熬过来的,这给予我很大前进的动力


现在重读这些日记时,我很快地记起了当时的体验,至少是当时看见,听见,留意到的东西——朋友的脸,天气,小狗小猫,交通。加油站的汽油味,淋雨的感受,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细节。就这样,哪怕再差的日记都是美好的,因为我感受到了它们,并且记住了这种感受。如此这般活着非常的精妙——彷佛我是一件乐器,世界能触碰到我,在我体内发出巨响。


▲ 在特定场景下我会间接性开启Stream of Consciousness阀门,比如我家阳台或者206窗边


我沿着岸边拐进楼道里,顺着小溪往前走,很快就到了尽头,溪水停止流淌了。几个月后,我不经意地跳过一些日子,又是我还没想起要记点什么东西就睡着了,在另外一些夜晚里,我打开日记本,却不知道能些什么。即便我写了日记,记录也变得越来越随意,口语化,抽象:歌名,小说摘抄,朋友发的微信。到春天时,我发现我无法坚持下去了。我会接连好几周把日记本放在一边,后来我会把它放在书包里,看前一年写的东西。那时,我发现我再也无法想象对雨水或花朵产生曾经那样的感受。不仅仅是感官体验再也无法打动我——而是我似乎失去了感官体验。我会走路上学或出门找朋友玩或干别的事,而当我回到家后,我不记得自己见到或听到任何独特的东西。我想我是在“看”而不是“观看”——我的视觉世界是扁平的,像信息目录。我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观看事物了。


如今再读这本日记带给我一种奇特的感受,我以前真的是这样的人吗?这个人能沉入转瞬即逝的印象中,用某种方式将它们放大,栖居其中,发现宝藏与美。我很好奇,到底是这个日记本和记日记这件事让我这样生活,还是我之所以记日记,是因为我想要记录正在发生的那种体验。


思绪还在随着我乘搭的巴士前进。整座城市都像被尘土笼罩中泛出历史的昏黄,一路上都是斑驳的城墙,熙攘的人群中穿过,到处充斥着底层,亲手搭建棚屋的贫民,吆喝着的街头小贩,广场上围着一群无所事事的鸽子,咖啡馆外的男人咕噜咕噜地抽着水烟。穿梭在杂乱和历史厚重感的街道中,周围都是被烧毁的建筑,曾经阅读过的伊斯坦布尔书籍中的——政治恐怖,挣扎,贫穷,赔款,什叶派和阿拉维派对非穆斯林的种族清洗——好像我曾经经历过一样涌上心头。我随着纪录片里路线想去找帕穆克的旧址,却意外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十几层的高楼,我和他们所拥有的历史感跟随着这些变化,原来人性之光的脆弱使我们受限。


小时候早放学的下午,和外婆待在一起,伏在五楼阳台护栏上,看着空无一人的沥青马路,阳光让所有都变得棱角分明,像基里科的油画。从那时起,晴朗的午后常令我感到窒息,直到现在。我的城市在拼命向后现代靠拢,无趣而巍峨的建筑有着更加分明的棱角,如利刃,切割着我的童年。从前留下过故事的地方,好些,如今都变成批发市场,商铺如同疯狂繁殖的寄生物,吞灭原有的一切,蛀空每幢楼每条街。宁静和质朴的消逝,好比伊斯坦布尔一栋栋坍塌的雅骊,我也时常想念卵石路面,自行车轮胎在上面跳动着;还有路边疯长的牵牛花,我爱收集它的种子。无论走到哪里,内心总伴随着某种挥之不去的寂寞感,不因人和事而改变。


▲ 外婆家的小鹦鹉,它们的离去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离别。看回它们的照片总让我想起和表弟在外婆家玩耍的日子——那种无忧无虑的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原因,我心中总觉得悲伤,这样个古老的故事,它叫我不能遗忘。”


所以我选择了写作,不再仅仅为了记录生活的细节,而是为了回忆,治愈。


整个高中时间都在疫情时间度过,去年甚至一年里有超过四个月都在隔离的房间里度过,封闭带来的压抑让我窒息,不单止是人与人之间的social support被切断,更多的是只有我紧盯着推特才能了解到外界发生的全貌,我只觉得麻木。Ed被拒后的那几天,我爸说我的活动没有特色,太多人在做一样的事了,这又怎么能体现我的特点呢。但我想说的就是我深刻地喜欢这些活动,他们给予我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我在不同的地方留下我的痕迹,观察不一样的世界。受妈妈的影响,同情心总是使我会给路边的流浪老人捐一点钱,每次在新闻上看到他人可怜的遭遇时也会不禁感伤,从小的梦想就是能加入国际组织。短短的主文书和活动列表又是怎么能体现我的所有特征呢?


▲ HFIMUN&HFIVoice


我对世界的观察,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对西方作家写作手法和时代背景的沉浸研究和模仿,全都直接地来自我的感官器官,这都是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我心灵为之颤动的。从那个时候我了解到,不要寄希望于连续性,不要天真地渴望,希求,记忆的存留和人们热切的关注,要明白一切终将消逝,如果我们学会收敛这种渴望,顺从趋势或许更好。


在当今似乎无论在社会还是政治上都缺少某种可能都不是失去了而是从未拥有过某种相互理解的能力——互联网上的网民时时刻刻都想强调自己的立场,而非试着去理解别人,别的文化。而我所希望的不过是,通过我的文字的基础让人类能够以他人视角观世界的包容性,即使我的尝试并不多,即使有人曾抨击我只注重文字的美感。


Literature is first about humanity, then politics.


我在文字中造设的世界拥有普鲁斯特式的粘稠,将所有记忆纠缠在空间和时间中;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认同感挣扎与困惑,以及我的土生土长的社区以及城市对于本人凝练成一个烙印。


我穿过博斯普鲁斯大桥,墨蓝的海水嵌在三面依山而上的灯火中,仿佛碎钻簇拥的蓝宝石,它如此沉静,沉静于习以为常的赞美中,沉静在历史的灰尘下,沉静在当地人面容疲倦而略带忧郁的注视中,它美得如此盲目理所当然,浑然不觉这世上其他一切已成陪衬。


当你热爱一座城市并且时常漫步探索其间时,不仅你的灵魂,就连你的身体,也会对这些街道极为熟悉,以至于多年之后,在一股或许因为忧伤飘落的轻雪所引起的哀愁情绪中,你的腿会自动带你走到最喜爱的地方。


在对未来的所有幻想里,曾经坚信过自己属于另外一个国度,然而长大了才终于意识到多年来对异地的期待都来自于我的家乡。无论身处哪一个城市,哪个国家,脚下的这段纬线彷佛仅用短短的十几年就贯穿了我的一生。但归根到底我也只是向往一个不具体的国度和栖息地,向往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仍然拥有感官力的自己。


我似乎找到我自己了。


北纬22度27分,东经112度113分


关上日记本,也许我的栖息地在前方。



后记


全文灵感来自于奥尔罕·帕慕克的书《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回忆》这是我高中三年最喜欢的书,它不仅给我提供了精神栖息地,作者写作的初衷也成为了我的人生信条。希望在未来我也能写这样的一本书记录我的城市与社区以及他们在我身上的烙印。写作永远是一场向生活之遗忘和我个人之平庸金戈铁马的宣战。



一年前的今天,我记得我出发去香港考ap,是人生中很迷茫麻木的一段时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我总是很容易陷入以前的回忆走不出来,经常想去年今日我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很长一段时间不敢翻看以前的相册怕被记忆侵蚀,但当这篇学生故事发出来的这一刻,我告诉自己:向前看,不要回头。


致谢


感谢一路以来支持我勇敢做出决定,理解,陪伴我的爸妈和家人们,是你们让我相信我走到哪里都会发光。


感谢所有成长路上指导我的老师,谢谢应元的栽培。谢谢HFI所有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Jenny,Dunn,Rachel,Harky。


谢谢Algol&Krystal&May以及Dasein和Valerie的帮助和指导。谢谢Emory教授Holli Semetko给我专业上的指引。


感谢我在HFI所有的朋友。


谢谢陪我发疯&我最好的朋友蛋挞爱嘤嘤黎芯如,在你面前我永远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记得北卡离纳什维尔只有一个小时的飞机。


谢谢Ariel,很幸运在迷茫的高一遇到你,你是我见过最聪明情商最高的人,希望你可以更自信一点,你已经足够优秀了。


谢谢三年永远理智和自由Zoey,虽然比我小但在很多事情上总表现的出乎意外的成熟,我们有对文字相同的喜好,前程似锦。


谢谢Rachel,你永远很有自己追求和信念,同时非常勇敢的完成一切,一定会在自己的领域发光。


感谢玻璃房陪我玩耍的Winlotte,温柔的充老师,艺术家肖老师,对生活永远充满激情的yaoyao。一群NF人相处起来很轻松,如果可以,我希望能早点认识你们。谢谢Ariana我的好舍友替我圆梦emory,以后会去亚特兰大找你。


感谢经常互相鼓励的Kinsey,Jeffery,Hale,Tommy,Ray。

感谢纸牌屋的Jessica,LisaGuo,Angel,Sandra,Trixie,谢谢你们给我带来的快乐。


感谢RD屠榜群的yaoyao,Sheldon,米菲陪我走到最后,谢谢你们在我申请季低迷时互相鼓励。


感谢Emilyxie粒子学姐隔着十二小时时差和我聊天&分享日常,在北卡等你。谢谢cn宝,我的康奈尔女神。


感谢沛垚十年来的陪伴和精神共鸣,我们拥有上天赐予的超级缘分,有永远聊不完的天。谢谢恺童总是心系于我,无论走到哪里,总会想起在应元淳朴炽热的三年。还有谢谢wh,rjl,zyw即使见不到面还经常聊天,互相鼓励,希望我们友谊长存!谢谢wth替我圆梦LSE,研究生ivy见!


感谢VOICE校刊&HFIMUN&Lofter,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感谢我最喜欢的作家Heese,Hemingway,Fitzgerald,Virginia Woolf,Sally Ronney,Orhan Pamuk以及我爱了五年的up主Jy小语给我搭建的精神栖息地。


感谢一直不放弃,勇敢真诚的自己,你会站上更大的舞台。




文|HFI毕业生 黄婉文 Fiona

图|HFI学生 姚若涵 Emily

HFI招生办 许启丹 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