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创新驱动,科研强国 | 京领-华附国际部联合发布《2021国际学校高中科研特色研究报告》

2022.05.16

编者荐语:

在未来,科研素养与能力培养将成为国际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中国国际学校中不乏具有科研优势的名校。本报告共包含三个章节,以中国国际高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享科研优势学校的办学经验,促进中国国际教育升级,推动中国国际学校科学化办学、特色化发展。

2022年4月30日,京领与华附国际部联合发布《2021国际学校高中科研特色研究报告》。


报告亮点


本报告共包含科研素养对高中生的意义、青少年如何参加科研、2022年京领国际学校特色榜·科研特色校展示三个章节。


报告以中国国际高中为研究对象,探讨科研能力培养背景及培养路径,并以国内具备科研特色的实力名校为例,分析中国国际学校科研素养与能力培养方式,旨在通过分享科研优势学校的办学经验,促进中国国际教育升级,推动中国国际学校科学化办学、特色化发展。


华附国际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简称华附国际部-HFI)。2009年3月,在成功开设IFY英澳预科五年后,经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授权批准,HFI开办了华南地区首个AP美式高中。


HFI以崭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视野,将中外先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构建了有自己特色、高品质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一方面保持了中国学生在数理化学习方面的优势,保证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更好地对接海外精英高等教育体系对专业知识、个人能力、人文修养方面的培养需求,得到了海内外大学的高度认可。


HFI注重对于学生科研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学校从课程、活动等多方面引导学生探索科研领域,挖掘科研能力。学校学生近年来在多项科研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在2021年京领全球院士论坛暨青少年科研论坛中,HFI的14名学生分别包揽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的奖项,同时,学校也获评“中国国际学校科研强校”。


用科研创新驱动未来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在中国迎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显得至关重要。


承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对于学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在高中教育阶段对于学生进行科研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十分关键。如今,中国国际学校中不乏具有科研优势的名校,它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能力,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并取得显著成果。在未来,科研素养与能力培养将成为国际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也将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下文为《2021国际学校高中科研特色研究报告》内容精选。

目录



科研素养对高中生的意义


虽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要专研于科学技术研究,成为某个领域的科学家,但不成为科学家,不代表不需要拥有科研素养。科研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尤其是高中这个衔接高等教育的时期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1. 科研素养之学会深度思考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连用三个“思考”来说明思考的重要性。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其科学思考的深度密切相关。德国著名剧作家歌德曾说过“谁不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作家都是经过思考形成自己对知识的重新解读,进而形成新的创作品和知识体系的。[1]


很多高中生在申请国外大学时,在面试环节可能会发现面试官非常注重科研经历。却不知,面试官看重的从不是科研经历,而是科研思维。换句话说,在申请中拼的不是科研经历,而是底层的深入思考、钻研和运用。也就是说,拼的是对问题的一种思考过程和认识深度。这也是项目式学习(PBL)风靡全球的原因。在京领《“高水准”的PBL应该怎么做?》一文中提到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修改、反思和改进想法,他们学着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学着用构建科学模型来解释世界是如何运作的。[1]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摆在第一位的最佳学习方式并不是背书和尝试,而是投入到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中,以及留出时间来进行深度思考。[1]


2. 科研素养之奠定领导力


十年前,科研界所流行的文化是“成败沉浮全凭自己”。但如今,欧美的学术机构也开始投入资源,培养青年科研人员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技能,其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领导能力的培养。[2]因为完成一项科研项目往往不能仅凭一己之力,或许很多人在谈到科研这个话题时,首先想到的都是一个人的学术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某个项目或课题,但往往被忽略的还有科研学者的领导力。对于青少年学子而言,能够在科研中培养出来的领导力也能帮助他们计划、组织学习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


3. 科研素养之激发创造力


在学术研究中培养的科研素养恰恰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一篇关于科研方法的论文中,作者指出:“科学研究没有确定的规则和标准,也没有准确的预期结果。基础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未知,解决那些尚不存在答案的问题。研究有时不会按照计划进行,甚至会发现意料之外的问题。在当代研究中,科研问题往往极为复杂,需要越来越多的跨学科合作。”[3]


作者把材料科学作为跨学科创新性研究的例子。材料科学的研究中会涉及化学、生物学、物理、数学以及许多工程类领域,研究团队需要创造性地使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或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复杂的问题要求科研人员可以创造性地结合不同学科领域。[4]


青少年如何参与科研


中国家长素来重视子女的教育,青少年应尽早融入飞速发展的科技大潮中。如何让更多青少年尽早培养科技素养、锤炼创新意识,成为未来中国的国际化创新性人才,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课题。[5]


其实,所谓的科研并不是一定要和研究员或者学者一样参与高深复杂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体现在课程设置、学校科研活动以及针对青少年开放的导师科研项目。


1. 国际学校科研意识培养


国际学校(包括双语、外籍学校)可以说是作为培养高中生科研素养的代表性案例。对于国际学校学子而言,进行科研活动是为了实现留学申请的背景提升,同时,国际学校注重对于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培养,这也是国际教育独有的教育优势。所以,在课程设置与硬件设施配备上,很多国际学校投入巨大。


许多致力于打造科研特色的国际学校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大量支持,下文中节选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科研优势名校为案例,展现国际高中科研特色。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此前系2004年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华师附中国际基础课程中心,于2009年初正式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以下简称HFI(华附国际部)。HFI的国际课程教育始于2004年由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联合开设的一年制IFY英澳预科(2004-2019)。2009年3月,在成功开设IFY英澳预科五年后,经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授权批准,HFI开办了华南地区首个AP美式高中。[6]



华附国际部则以社团的形式——科学狂人社(简称科狂社),将诸多科学爱好者们齐聚一室。思想于此碰撞,奏出未来的交响。科狂社面向所有同学并且致力于培养每一位成员的科学兴趣与综合科学素养。


社团定期举行各类与科学有关的讲座,以及各种各样十分有意思的科学小实验,辅以一些关于实验的报告以记录实验。[7]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实验课题的选择,科狂社别有一番心思,多选择与广州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由于广州温暖多雨,蚊虫较多,科狂社便以此为题,每月在学校内进行对于白纹伊蚊密度的检测活动,在假期中也会不定期做一些对于广州市个别区域的蚊虫密度检测活动,并且撰写相对应的实验报告。


生活与科学的结合,带领学生们透过现象进一步了解万事万物的本质,使得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修正改进自己的想法,学会思考与主动探索;社团形式的载体,教会了学生们科研不是一个人的独行,合作也是不可缺失的一环。




上海市民办中芯学校


中芯学校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兴办的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中芯学校国际部极其重视学生科研道路上的初体验。学校在科学硬件方面给予大量投入,按学科分设多类实验室,现已拥有1间生物实验室,1间物理实验室,1间化学实验室,每间实验室又进一步细分成标准化实验室和个性化实验室,后者可以为学生的研究型项目提供有力支持。[8]



中芯学校国际部扮演着学生在科研道路上的领路人,确保学生在日后的科研道路上能够稳健前行。同时,学校注重对于学生科研爱好的培养,每年举办的科学博览会内容丰富多彩。同学们在科学博览会上完成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演示,学校也会举办科学剧场和科学主题的智力竞赛。科技博览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主题的挑战,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从而为他们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9]


厚积而薄发,上海中芯学校国际学校为学生们的科研未来铺上了坚稳的道路。


图片来源:上海市民办中芯学校公众号



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国际)


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国际)简称DSI。DSI于2014年被剑桥评估国际教育(CAIE)认证为剑桥国际学校,提供剑桥国际普通中等教育证书(IGCSE)和剑桥国际AS和A Level课程。2015年,学校获得国际文凭组织的认可,提供国际文凭课程(IBDP)。为了让学生为未来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学校启动了一系列计划,以促进全人教育。DSI非常重视学术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为培养学生成为领导、学者和全球公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0]



同为广东一员的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国际)十分重视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德胜国际于2018年启动“科创菁英计划”,着眼于在技术领域上的学生培养,以冬夏令营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自身特长、学习世界前沿技术的平台。


德胜2022科创菁英计划同时开设了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冬令营。通过科技体验,课程旨在结合动手实践,为学生们建立信息时代基本科学素养。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同学们将对相关概念有更深的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能力提升。在整个科创菁英计划中,德胜引进专业科创导师,培养德胜科创人才,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科创学科的跨学科联动。[11]


图片来源:德胜(国际)公众号



青岛梅尔顿学校


青岛梅尔顿学校前身为青岛二中剑桥国际高中,成立于2000年,是上海学领集团旗下的国际化学校,也是岛城最早从事国际教育的学校之一。


20年来,学校稳健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果,获得了英国牛津AQA考试局颁发的金牌学校奖,青岛教育总评榜 “国际化·创新特色名校”等多个荣誉奖项。2020年,应集团战略规划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学校正式升级为青岛梅尔顿学校。[12]



相较于北上广发达地区,青岛梅尔顿学校也凭借着自身过硬的办学实力与澎湃激情勇立科研潮头。梅尔顿国际学校曾先后荣获2020年度“青岛教育科研创新领军学校”[13]和由全球院士论坛暨青少年科研论坛组委会颁发的 “中国国际学校科研实验校”[14]的称号。从青岛到国际,教育圈与学术界皆给予了对梅尔顿学校办学质量的肯定,对梅尔顿学生科研素养的认可。


梅尔顿无疑是具有前瞻性且充满激情的。随着疫情的持续肆虐,国际教育受到严重影响,更打乱和限制了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研究。梅尔顿为了全方位助力学生多维成长,另辟蹊径,整合全球资源,促进学术交流,在国际上寻求适合学生的科研资源和平台。由此,梅尔顿学生的身影出现在全球院士论坛暨青少年科研论坛上。


梅尔顿六大领域的课程体系与全球院士论坛上的学术领域高度契合,极大地激发了梅尔顿学生一展锋芒的激情,也让梅尔顿学生在论坛组织的六大领域论文征集和科研学术交流中勇于与国内北上广等顶级国际学校的学生(如京西,鼎石,华附国际部,深国交......)同台pk。梅尔顿学生不负众望,不仅收获了自身的学术成长,成就了同伴和自己,也摘取了国际科研学术一二等奖。[14]


正如梅尔顿曾宣告的:“我们积极为学生搭建多元的国际平台,让孩子有试错和探索的空间、帮助他们一起发掘更多的可能;我们助力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能够始终保持开放和求知的态度不断探索;我们鼓励学生拥有独立的人格,能够感知和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成为更好的自己!”[14]


图片来源:梅尔顿国际学校公众号


众多国际学校均将科研视为学生良好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之物。不过,科研却不是一门纯粹的课程,科研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深度思考,学会解释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因此,学生也可以在校外进行科研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2. 学校外的科研能力提升


除在学校通过课程与硬件获得科研初体验外,学生在校外也能找到更多帮助提升研究能力,思维创新的渠道。除科研能力外,如果拥有科研素养或科研经历,也能获得世界顶尖大学的青睐,因此,也就有很多竞赛类、科研项目类的活动在校外聚集了全国的优秀高中生参与,进行同台竞技。


科研赛事活动


科研赛事能够为学生提升背景,因而,很多老师与家长鼓励学生参加科研竞赛的初衷都是为了使其拥有获奖证书与证明,从而拥有获得名校青睐的机会。但其实科研竞赛的经历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学术能力上“羽翼渐丰化鸿鹄,腾翔苍穹展宏图”。


在众多提升科研能力的竞赛中,全球华人学生均耳熟能详的当属丘成桐中学科学竞赛。该竞赛之所以被世界名校认可为高含金量的赛事,正是因为在竞赛过程中注重对于青少年科研能力的考验。在组队后协调分工、时间管理与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展现自身的统筹能力与领导力。在实验设计和论文写作中,学生能够展现自身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从准备到参赛的整个过程对于高中生而言是一个最好的促进科研能力提升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诸如此类的竞赛不仅是为实现获奖加分,更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全方面的锻炼科研能力,提升科研素养。


诸如此类全面锻炼学生科研能力的还有启动于2021年的全球院士论坛的论文征集活动,该活动是科研赛事新秀,与一些老牌科研赛事相比,这类论坛类的科研活动赋予了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们根据研究兴趣开题并形成、提交论文,可以体会到自己独立完成科研过程的乐趣。不仅如此,全国范围的优秀学生论文还将有机会被世界顶尖名校的教授批阅和评级,获得指导建议。


很多学生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中,感受到了与为了竞赛或完成学习任务完全不同的乐趣,同时,得到顶尖教授的认可也有利于青少年提升未来参与科研的信心。


导师科研项目


随着社会和学校对科研与创新的日益重视,除了参与科研活动、参赛竞技,与权威的导师一起完成科研也已成为优秀青少年提升科研能力的路径之一。国家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科研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导师引领的科研项目不同于综合性学习,目的性相对较弱,也不同于竞赛类的导向性。这种科研项目给予学生有创造力和挑战性的科研学习经历,个性化的科研项目也是难能可贵的能力培养途径之一。虽然现在国际学校对科研能力培养的投入和精力不容小觑,但不可忽视的名校师资力量才是拔高优秀学生科研能力的“筹码”。


顶尖的师资使科研高度与含金量提升,带给一个优秀学生的发展也是没有“天花板”的。资源分享难能可贵,当校园内的佼佼者被已经掌握的书本知识禁锢住的时候,大牛导师带给优秀学生的视野提升才是质的飞跃。优秀的高中生可能通过校内外的科研活动提升了学术能力,其中有的学生已经有能力完成一篇独立撰写的学生论文。但有影响力的导师带领的科研项目能让资源有限的高中生接触到全球最前沿的科研资源,这种方式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科研素养的追求,更是可以坚定学生对科研道路的追求。


小结


科研经历能够让青少年提升科研兴趣、培养科研素养、助力未来发展。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青少年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


提升青少年科研能力在高中教育中已成必然趋势。高中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因此,需要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形成正确积极的科研态度,发展良好的科研素养并培养优秀扎实的科研技能;让科研经历助力学生升学和长远发展,吸引更多优质、有潜力的学生,为高等学府输送更多有科研素养的人才,提高学校整体竞争力。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作为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教育,需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推动社会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15]



2022年京领国际学校特色榜

·科研特色校展示


2022年2月18日,“京领2022中国国际学校特色榜”由京领正式发布,今年是京领连续第四年发布中国国际学校系列榜单,旨在助力国际学校挖掘办学特色,凸显优秀国际学校品牌定位与办学特色,引领国际学校办学方向。


本次京领2022中国国际学校特色榜由10个主题榜组成——“科研”、“领导力”、“人文”、“数理”、“国学”、“美式”、“英式”、“体育”、“语言”、“艺术”。每个榜单着重突出一项主题,分别评选出相应的特色学校。


以下为本次登入京领科研特色榜的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