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
新闻

2022学生故事六 | 邓玮珊:意识流人生

2022.03.01

邓玮珊(Grace)

华附国际部2022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在21/22海外大学早申请中获美国埃默里大学(ED)录取。



 | HFI Y12 邓玮珊Grace

图 | HFI Y11 李国星Gordon / Eric

版权归华附国际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


不知道别人有没有,但这个问题像是陪伴我度过了高中这几年,不离不弃、阴魂不散。无论是自我介绍还是各种文书,仿佛我只要回答得好就能收获想要的橄榄枝。然而,我只一次又一次搪塞过去——随便讲个我做活动的故事,谈一谈快被包出浆的领导力、执行力云云,就算是逃过了一劫——却始终无法给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或者说,我始终没有写出我的答案。


我是一个离南墙百里就开始调头的,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一个接一个往外冒虽然没一个靠谱的,只要后果没严重到我承受不起就敢大胆在死线上蹦迪的人。我的人生,就是一个大写的意识流。我常常想到一出是一出,计划赶不上变化,就连文字和日常交流有时也让人跟不上。只要在能承担起最坏的后果同时让自己不留遗憾,我可以随时按照我的心血来潮来行事——即使这事有时是熬夜看完一部电影导致第二天需要加班加点赶due。


我该称之为豁达的人生态度吗?


但我也不是一直是这样的。


在电影《Soul》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条小鱼对老鱼说:

“我要找到那个叫海洋的东西!”

老鱼:“你现在就在海洋里啊。”

小鱼:“就这?这儿是水!我想要的是海洋!”


就像这个故事里的小鱼一样,我曾一直觉得我没什么目标,没有热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兴趣爱好广泛——但没有任何一项拿得出手。我成绩还行——却不能对什么学科保持长久的热情。在别人为了自己的目标特别努力和快乐的时候,我会感到特别自责和自卑,仿佛与周围那些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定义的人格格不入。离开影院的那个晚上,我还想着:我要找到我的spark!我也要找到我人生的意义!


事实上,从初中开始,我脑海里一直有着这逻辑奇怪的观点:只有定好了我人生的目标并坚定向着它前行,我才是个有价值的人,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因此,我一度困顿于我的人生方向、我的爱的归属、我平凡的生活里每件小事的意义何在。于是,我开始设计我的爱好。只要有一点兴趣,我就会投入大量精力来完成一件小事,在忽略了其根本的同时声称我喜欢它——比如我对语言学的“喜爱”:我能连着花上几小时废寝忘食钻研一道语奥题,却连基本的语言学概念都不曾了解;也比如我对绘画的兴趣:我画了很多副素描和色彩作品,却摸不清其根本的道理,连画一个简单的苹果都要犹豫再三还不敢下笔。


回想起来,那时的我称得上是自视清高,只把那伟大的、光彩夺目的阳春白雪列入我的梦想清单,好像日常生活里的小确幸是上不了台面的、只属于凡夫俗子的自我安慰。


我无法忘记我的假惺惺被直接戳破时的窘迫。记得那次我谈起了我引以为傲的Drama,却被旁人指出我只沉迷于它的表面,连作为热爱者的门槛都摸不到。我无法反驳,因为那时的我连一部完整的音乐剧都没有看过。


那天晚上我思考了很多,好像悟到了什么,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参透。我想起了很久以来,我在社团里一直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大家发现我其实是一个冒牌货,是音乐剧不忠实的粉丝,从而抛弃我、看不起我。我想起了我一直认为只有看了很多部音乐剧,能记得住每一个经典的动作和台词,可以肆意表达出对其感受的人,才能在这之中找到所谓“真正的快乐”。可是,如果真是如此,那我在每次排练感受到的有爱氛围带给我的快乐和幸福都是虚假的、肤浅的吗?我开始想不通。正逢困意袭来,我便不受控制地沉沉睡去。也许在那天之后直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间里,我也没有仔细思考过事情的来龙去脉或是试图剖析我的思想行为。于我而言,我可能只是在潜意识里开始觉得探寻人生的意义不及享受每一个当下重要。



后来想了想,加入Drama社大概是我高中以来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了吧。它给予了我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归属感,也把我从虚假的深渊一把拉了回来。也是从那开始,我逐渐学会了放弃对“人生的意义”的无意义追求,学会了追随自己的想法,学会了更多地去关注一些当下能给我带来快乐的选择。


我有无数的爱好,也愿意一一尝试它们,因为此时此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享受每一笔颜料落在画纸上铺成的五彩斑斓、是聆听每一节音乐舞进耳朵带来的听觉盛宴、是理解每一个外文符号传达的文化底蕴,唯独不是习得一项技能给我带来的更丰富的简历。


我也不愿意再自欺欺人,我想要让我说出的话、写出的文字代表自己。我的主文书在第一个版本近乎完成的时候,我把它全部推翻了。刚开始,我对自己文书的方向有一个大概的构想,但写着写着这文章竟是变成了我活动的阐述。不是不相信这文书能体现从多种方面体现我,只是因为觉得它的“感觉”和我不搭,我便找回了我初次的构思并重新构架了我的主文书。对我来说,我浅薄的人生阅历和文学功底不能让我百分百确信我推翻重来写出的文书比原先的要好多少,但这篇文书终归是属于我的、来自于我的、能代表我的。作为一篇文书,这就够了。拿到录取通知书更是坚定了我的选择,给予我继续坚持自己的动力。


后来,我变得更加“意识流”,体现在我愿意追随我每一个心血来潮的点子,而不是任由它们悄无声息地出现又消失;我可以在不忙碌的下午全网搜索一本神经科学的课本,只因为我突然渴望更多的了解这门学科;我可以在看到一个吸引我的电影简介时找到它的资源,推开手头上的任何事花上两个小时把它看完;我可以在开学前的夜晚因为萦绕在脑海里的旋律熬夜把音乐剧Alexander Hamilton再看上一遍。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是拖延的症状,但我几乎没有因为这些一时兴起耽误过任何的ddl。


在韩综《Sing Again 2》里第一期出现的4号歌手申贤熙自我介绍时提到自己年少的时候是个喜欢挑战的人才走上了音乐的道路,但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后变成了不敢挑战的胆小鬼,于是决定重新参加选秀节目找回曾经“鲁莽”的自己。年轻不是敢于挑战的资本,勇气才是。


我的思想不会停止流动,就如同我本人不会墨守陈规、摈弃我的心血来潮一样。


活在当下,感谢昨天的自己不作死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