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
新闻

2022学生故事四 | 陈子昊:“过度话痨”

2022.01.24

陈子昊(Mike)

华附国际部2022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在21/22海外大学早申请中获美国顶尖大学芝加哥大学(ED)录取。



文 | HFI Y12 陈子昊

图 | HFI 胡若思Flora / Eric

版权归华附国际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前提示:本文存在夹带私货、闲聊瞎扯、脱离现实、悲春伤秋、过度话痨等现象,请谨慎浏览



Hi,我是华附国际部Hendrix班的Mike陈子昊,在ED申请中偶揽芝加哥大学的青睐,入选语言学专业。借着这个宝贵的平台,我希望能够展示出我的学习、兴趣,与活动,并提供一些拙见。若有不周之处,欢迎进行讨论与交流。

 


学术发展


在学校,我的学习算是中上水平。高一入学的时候,因为初中英语课程学得不够深入,没能很好地跟上hfi的英语课程进度,常常会处于听得一知半解的情况;课上学习的知识,有时也会听不懂。为了解决问题,我最喜欢做的就是围堵老师,并提出大量的问题。无论课题多么简单,我都常常发现各种足以“钻牛角尖”的地方,提出潜在的反例并询问原理。有的时候仿佛有一种强迫症,看到一条公式或者一个判定,就必须去研究其是怎么推导出来,以及局限在哪里。先是自行研究一遍,研究不出来便在网上寻求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再无法解答便去找老师们点明思路。可以说,课本中的每一句陈述句都可以被拿出来问一遍(在这里真切地感谢每一位教育过我的老师,即使我欠了你们很多的头发与咖啡时光,即使问题可能与课本与考试毫不相关,即使我听不懂还得讲解多遍,你们依然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问题,满足我的好奇心,帮助我理解这个世界)。


平日里我也比较喜欢回答同学的问题。信奉“敩学半”的理念,为了巩固知识,查漏补缺,我经常“截留”同学们在学习上的疑问,思考后予以解答。


高一高二偶尔也觉得作业做不完,于是就转换了学习的思路。之前喜欢先做完容易的学科再做难的,现在就难易交错,把容易的学科当作放松休闲,也就不需要过多额外的休息了。


我其实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考前复习十分随意,有多少时间复习多少,甚至可能完全不复习裸考上阵;晚上困了没复习完没写完作业也倒头就睡。有时候我这么说会被同学们集体围殴,然而这种随意其实来自于我个人的学习方法:将学习的大头放在日常,弄懂了所有的问题,考前不复习也毫不用慌张的。



专业活动


刚上高一时,一时兴起选修了法语,又因为看番对日语颇感兴趣,从此便在语言学的路上愈走愈远。在学习法语时,可以发现英法间有很多共通之处,诸如舶来词现象与语法结构的相似性。而通过研究语言的发展与互相借用现象,可以更方便地学习新语言。例如“rendezvous”,从英语构词法来说,“-ous”通常是形容词的后缀。在学习了法语以及了解了英语的历史后,便知道此为法语词汇,应当通过其他的方式学习。同时,语言学可以帮助了解词源,理解一个词的构成由来。。


当然除了这些课程,我也进行了一些课外的个人与专业研究项目。曾和一位哈佛博士一同学习过英语中的句间关系,在Carleton Summer Liberal Art Institute学习文艺复兴时期世界各国的权力与科学发展平衡,也有自行研究编程语言(例如Python)与自然语言间的异同,前往青海发掘藏语与藏传佛教的休戚与共,都是十分宝贵也极为有趣的经历。

 


课外兴趣


HFI的社团种类繁多,冷门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情同意和的开黑好友。除去语言学社,我亦探研了在编程、“伪科学”,还有动物保护方面的兴趣。

 

作为一个喜欢打游戏的男生,我从小渴望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游戏,加入感兴趣的元素,拓宽囊括的内容。于是学习编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初二时接触过Python这门(世界上最好的)编程语言,感觉他具有简单易读、贴近自然语言、入门门槛低、社区支持性强等特点,因此便不断学习,试图利用其来建立自己的游戏。初三学了个大概后,也就写了一些文字冒险游戏,加入了背包、技能、更换角色等功能,大抵有些可玩性。当然,编程的好处并不仅限于此:一些比较麻烦的工作学习任务都可以用程序解决。当前,大部分程序依旧限制于命令行水平(GUI的制作令人比较厌烦,索性先都不配了),也有弄一些爬虫( 不知道自己的IP被多少网站封了),也有写自动化(自动填表等)。最近申请后做了个微信机器人,本是基于itchat模块,后来似乎被封,也就换成了图形识别+自动化操作,接入了图灵的语聊api,加入高德的天气查询功能以及百度翻译的一键查词服务。

 

在语言学方面,编程亦大放光彩。当下网络交流盛行,沟通的实时性与扩散性大幅提高,使语言发展变化速度逐渐提升,大部分新的语言趋势能在几天内就产生。

 

2021年的十大网络用语,例如“绝绝子”、“yyds”等,放在以往可能得经过数年才能传播到全国各地,而当今可以发源于一两个讨论帖子,传播于各视频网站的搞怪视频,在流量助推效益下立马扩散。因此,自动化与自然语言处理成为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式。通过爬取各大网站上的文本数据,提取出其中的关键词,绘制出词云,可以快速地了解到新词的产生,并研究其对网络语言的影响;分析词语间的相对位置,了解一个词在积消极语境出现的频率,则可以更好地研究其含义(例如褒贬性)是否逐渐发生变化。

 

此外,研究“伪科学”也是我的一大爱好。从小对神鬼、占星、算命等神秘学知识感兴趣,我习惯于利用科学的辩证思维去思考 “伪科学”的合理性。如果鬼魂真的存在,他们的物理属性和化学构成是怎么样的?能自由漂浮是因为密度小于空气(如真空气凝胶,且能改变高度说明其密度还是可以自行调节的)还是因为自带反重力机制?可穿墙的特点是否可用量子隧穿效应解释?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得知其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若能捕捉进行研究,将会使人类科技实现质的飞跃。虽然此爱好目前并没有实用意义,却有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将学习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利用现实思维推测非现实理论假设,实乃有趣而有助之举。

 

身为爱猫社的前社长,必然得讲解一下我在社内的日常。猫咪始终发挥着HFI师生解压神器的作用,是社区中的一份子。他们会在饥饿的时刻在门口排成一列合唱催粮,会在闲暇时趴在草地上挠肚皮晒太阳,也会在某些学生爆肝学校作业和DDL近乎疯狂时蹦跶着前来蹭头,降低皮质醇而提高催产素水平,大幅减少压力。平日盯着猫们无辜的眼睛,都会忍俊不禁,不由得停下前去食饭的脚步,给它们换粮换水,待到挨个吃毕了,方才离去。在爱猫社待着的三年里,我不仅学会了打扫卫生,治好了洁癖,更是培养了关怀之情。由于猫们o(=•ェ•=)m无法用语言表达情感(目前学界暂不认为动物有语言,详见TPO 9 Lecture 4),所有的交流都得靠“心灵感应”,因此有助于学习如何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建立亲社会意识(欢迎寻找我或现社长咨询入社事宜)。

 


日常生活


我在HFI的日常生活朴素而又温馨。放学后不管失落还是激动,都喜欢去操场走上五圈。一方面是锻炼身体;另一面也是等之于冥想,留给自己一个思考的空间,让茫然间、所追求的、所执着的、所失去的,都得以在长久的思考中得以冷静过滤,不再顺着时光流著。


眉头的愁,余晖未末,也就散了;心头的悸,寒风吹去,也就淡了。


晚上喜欢一边吃苹果一边看星星,一个可以享受孤独的时机。经常在这时候感叹世间的浩瀚,以及自己的渺小,对于人生的跌宕起伏与悲欢离合,霎时慨叹万千,却又有一种“渔唱起三更”之感。思毕,又为瞬下的顺境所鼓感,更珍惜起来了。

 


升学建议


选课建议:合适的即最好的。当今内卷风气盛行,很多同学认为5门AP课程+高难度选择(例如AP Language/Literature, AP Biology)是标配,以至于陷入焦虑情绪。然而,课程数量过多,难度过大,反而会使得课后整理温习的时间减少,无法跟上进度,导致每门课gpa下降,得不偿失。应当先根据自己将来要读的专业判断所需要的核心学科为哪些,再从兴趣入手,难易结合,文理相配,才是最好的配对方式。


活动建议:提前思考,提前准备!我高二下学期方才开始活动参与,提报夏校,复习比赛,进行研究,浏览相关课题,这使得我的活动准备时间相比其他同学少了很多,且与部分学校考试压力堆叠,产生较大的压力。建议尽早确立自己想要申请的专业和dream school,并查找相关的竞赛与夏校(上dream school的夏校或许有帮助,但要意识到夏校水平和大学水平并没有直接挂钩关系),以免错过重要的比赛和申请ddl。



学习方法


1. 认识到学习是为自己而学的,积极学习。很多学生可能觉得学习是为了家长高兴,为了和同学炫耀,为了得到老师的青睐,但其最终受益对象始终是自己。因此,要培养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上课认真听课,课后完成作业。完成作业,指的是高质量完成,不是抄一遍答案就行,而是要问,要思考。为什么一道题的思路是这样的?如果用我原来的思路,能否解出来相同的答案?两个思路如果都能解答,哪个思路更高效快捷?相似的题目做多了以后,还可以思考,这些题目背后有什么相似性?有没有一套做题思路可以总结出来应用?


2. 闲暇时间多多利用。刷牙的时候,排队的时候,洗澡的时候,都可以成为学习的时间(注:这不能成为占着宿舍浴室洗很久不出来的原因)。零碎的时间不必拿来刷手机,而可以多想想今天上课学了什么内容,单词表记了哪些单词,以及有没有什么有助于进行中的project或essay的思路(例如现在这些学习方法总结,就是某个晚上刷牙时突然想到的)。不必过于拘泥于记住所有的知识,只需要把脑海中能回忆起来的知识尽可能寻找一遍,验证一下正确性即可。全程除了大脑,其他的课本,笔记本等工具都不需要使用,方便快捷。


3. 掌握科学学习方式。熬夜爆肝看似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却并不会带来更高的产出。应当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课上精神得以集中,防止出现趴桌子后得花大量时间精力补课导致不够时间写作业只能继续熬夜爆肝的恶性循环。背诵任务尽可能分摊到每日中,而不要在考前一晚上才开始。睡前背诵效率更高,因为经过睡眠中大脑的记忆巩固归类,早上记忆会更加清楚。这只是一部分例子,多了解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够事半功倍。


4. 为学习提供正反馈。学习之所以让人难以坚持,正因为其本就是一项延迟反馈,甚至在短期内会带来负面情绪体验的行为。为了提升学习的动力,就需要人为增加正反馈机制,使得学习变得有趣而愉悦。常见的作法是为自己设立小型奖励机制,例如说“每天如果我刷完一套SAT阅读,我就允许自己打15分钟的游戏”,或者在学得比较沉闷的时候想起近期比较愉快的经历(确保注意力主体依旧放在学习上),使得心情得以好转。


5. 学习靠理解,不要靠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一旦考试时记不起来相应的知识,会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从而使得回忆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而理解则不同。如果说每个知识都是一个点,死记硬背只是把点都画到了图上,而理解则是将点通过线联系起来,构成网状结构形式。即使一个点回忆不起来了,也可以通过其与其他点之间的线段关系,不断推导到接近的位置。例如数学公式,只要理解了,考场上便可以自行推一遍利用,并不需要记忆下来。


6. 多问问题。任何不懂的地方(原理、结果、知识点间的异同关联等)都应该问(略微朝纲的知识了解了是更有帮助的,除非是远超当前知识范畴的理论,比如试图自学弦论场论相对论) 。可遵从以下路线:遇到问题,先自己想,想不出来问同学,互相探讨思路,再想不出来就问老师,老师不懂则网上搜索(注:前提是认真听课,尽量不要问课上反复讲过的东西,容易导致老师厌倦而不愿回答问题)。


7. 应用知识。任何课内课外学过的知识都可以用来在聊天中当玩笑谈资,而生活中看到相关的情境就应当思考如何和知识库建立联系,例如用AP Psychology分析同学做出某个举动背后的心理对应于哪一条规律。


8. 多回答问题。本条可能不适用于每一个人,而更多应用于成绩好的同学。要认识到自己能做题可能只是会做题,会做某个类型的题,不一定是真的理解了。一旦换一个思路,就有几率会卡死。回答问题有助于解决这个疑难。在教学时,讲求的是能够确保还未建立起相同思路的同伴能够认识到该思路的原理。因此,去繁入简,将知识框架条理清晰地讲解出来的能力尤为重要。此过程既能起到回忆旧知识的作用(同时这一机制筛掉了大部分同学都会做的简单题目,留下挑战题目),又能简化、构建更高效的知识体系,连结零散知识点, 还能发现先前忽略的细节中的学问。很多知识虽然被当成理所当然的,却可能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例如网络请求的流程,先前单单觉得是一台主机像另一台主机发送请求并收到回应即可,背后却实际包括网络七个层次,三次tcp握手,四次牵手,以及DNS域名服务器解析域名,局域网间数据传输,局域网内子网掩码与数据传输结构等知识。



特别鸣谢


在此特别感谢从高一到高三以来教我的每一位科任老师,在升学过程中耐心为我提供很大帮助的升学老师们,以及在生活中为我带来极大快乐的朋友们。


(排名不分先后)感谢Lilian,Rachel,Susan,Wendy,Helen,玛丽姐,Mr. Toby,Ms. Sanna,Harky,Leevan,Christopher,Yoee,Delia,Kathy,Reece,Ms. Rojas,Ms. Priya,Erin,Mr. Redfield,Mr. Bender,Mr. Ludwick,Yolanda,Mr. Six等老师一直以来的指导,我由衷地感谢你们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我答疑解惑,并一直满足我对课外知识的好奇心。感谢Jessie,Meg,和Emily等老师在申请时为我回答关于申请事项的困惑,帮我修改文书,并经常关心我的学业。感谢上铺的之之儿、学委、Shakes、柠檬宝宝、朱棣,以及其他同宿舍同班级的伙伴们在学业繁重,申请压力重大时为我带来的喜悦,使黑白的生活充满颜色。更要感谢为我的语言学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思路与建议,并一同探讨交流文章的良师益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