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介绍 INTRODUCTION
黄语荞Angel
HFI 2025届毕业生
录取院校:
美国波士顿学院(ED2)、宾州州立大学(EA)
初中毕业于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
HFI
我喜欢厚度。而步行者这个词正好可以给我提供无止尽的遐想空间,他容许我不寻找标准答案,在路上便是一个有厚度的答案。这个词于我而言是一种立足于自我和日常的、平稳的、扎实的、令人安心的力量。
第一句话仍然这么难写,因为我没有想好要写什么,只能这么开始并任由思绪任意飘荡。目前我想到的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回顾和分享我的高中。
在进来HFI前,大概是初二初三的时候吧,我喜欢窝在沙发上读一个晚上hfi学长学姐写的学生故事和Eureka(《寻见》,HFI十五周年纪念册),我对于高中生活的构想就来自于这儿。
从学长学姐的宏观视角来俯视高中生活,我总觉得一切终将苦尽甘来。但当我真正落地于校园,行走于日常接踵而至的考试、ddl、和活动中,我的感知便缩小到了一句话,一个表情、微风、困意、阳光,然后是弄懂一个知识点、复习一个阶段的学习、考试的结果、gpa…一切是如此的动荡。
苦尽甘来这四个字又是如此的单薄和扁平,在日常中是如此的少见。当时我最常质疑的“我真的有在进步吗?”那时的我不得而知。此刻我站在这里回望,虽然没有苦尽甘来的轰轰烈烈,但我可以给肯定的答案。
学长学姐充实的高中生活对于初中的我来说是如此的向往。在我印象里,大家的开头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初入hfi不知往何走的迷茫。高一的我也不例外,但我想着不能浪费看过的这些学生故事。于是在高一,我屁颠屁颠的参加了20多个我感兴趣的社团,想要通过接触这些领域来找到想要深入的方向。
高一参加这么多活动对于我的意义很立体。一方面(ironically),我申请的活动清单其实没怎么用到我高一时参加的活动,另一方面,这段经历是如果再重来一次高中,我也不愿意放弃的。
高一在抓马社和大家一起演悲惨世界,高三在FAW再次听到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时差点泪洒后台;和peers一起参加大大小小线上和线下的商赛&和环保社的学姐brainstorm塑料盒再利用的方案,因此认识了很多朋友;和莉莉安生物王国一起做趣味实验&线下参访实验室;在CLAP跟着很负责任的社长去落实学校活动&当活动幕后;在校刊写采访稿;参加辩论社debate;在支教社带了一年的初三数学;在CRT接待大学招生官…(不完全统计)
这些经历非常有意思,有着很多我回忆起来无法通过语言描述的感官体验,而且它也确实起到了帮助我找passion的“作用”。虽然一年的参与只是非常浅层的接触,理论上没有办法让我知道我以后是不是真的不想从事这一行业,但它帮我筛选了我究竟想要在什么方面付出精力和时间,让我知道我是尝试过不同领域才做出我一开始就知道的选择:pursue human health related career。
现在回看我explore passion的这个过程,虽然思路合理,但并不是这么的一帆风顺。在高一结束社团要换届时,我基本上放弃了大多数高一投入了很多心血做的社团,当时甚至觉得要没有前途了。三年里,我“浪费”了一年时间在做不会出现在活动清单上的活动。想到升学指导老师说要给大学招生官体现活动的“深度”,我便很绝望。
站在当下,选择跟从自己的内心来做减法让喜欢每件事都掺和一脚的我很难受。因为这个选择代表我不再有广撒网的活动给我兜底,我做出了取舍,意味着我要为此负责,但结果未知。(我的思绪在这一刻戛然而止,思维惯性告诉我文章要揭示这个选择是否“正确”,但事实的厚度远比“正确”这俩字来得多)
阿卡贝拉是唯一一个我从高一做到高三的活动。这里的人儿都太美好,和大家一起唱歌的时间永远是压力之下的避难所。
在阿卡贝拉,we work together。高一刚加入这个群体总是唱不准音,一上来还是一个人负责一个声部,sophia社长就在课余带着我一个音一个音的扣。我和艾米利亚也在早八上课前、中午吃完饭后、晚自习结束时,一遍一遍的在停车场反复录、反复唱。我也在洗澡时一遍又一遍的唱着,直到后面Victoria’s secret成为肌肉记忆。
第一次上台演出特别紧张,其实就是中午在大厅唱歌,甚至不是在讲学厅的舞台上。但是毕竟是一个人一个声部,没有其他人给你做参考,而且很容易被其他声部带跑。果不其然,第一次还是唱错了一小部分,当时很自责自己辜负了整个团队。虽然第一次演出不完美,但和大家在一起唱歌的魅力已经远大于完美演出带给我的吸引力,所以就一直唱到了高三。
acapella的核心在于每个声部都负责好自己的部分并且和其他声部保持协调。我们每次排练都会从一开始乱七八糟的卡壳到后面磨出默契。每次上台前到排练都会让我起鸡皮疙瘩,这是用文字没有办法描述出来的集体音乐的震撼和感动。我们每个人都融合成了这首歌演绎的一部分,或许个人的声音不突出,但它就这样在合唱里面“在”着,不明显却又缺一不可。
在aca让我最感动的个人成长莫过于从排练过程当中不断follow别人的音准,到自己形成肌肉记忆可以独当一面。就先写到这里吧,这些回忆被压扁成文字后就没有了记忆里的美感。aca的团队精神和那些美好的晚自习排练时刻会在脑子里在着,留下未来的我在每个不同的时期慢慢品味。
除了aca,HOSA也是我从高一参与到高三的活动,从参与者到病理生理学学科代表,它见证着我高中每个时期的发展。初识hosa是在学校自习室的展示板上,想着可以尝试接触医学相关的知识,“验证”我是否真的喜欢学习这门学科,我为数不多很果断的报名了。
学习病理生理学的过程组成了我高一很有意思的一部分。第一次自学一个学科,我把两本一千多页的教材都打印了下来,天天抱着这俩被sele评为“红色砖头”的书游走在学校里,没事的时候就翻开来看看。
晦涩的医学词汇和全英的教材给自学又上了一个难度。在硬着头皮去学的过程中又会被人体系统的奇妙和慢慢理解病症的mechanism所治愈。这些知识也成为了饭桌上和家人聊天的话题之一,每次都会跟他们分享我新学习到的有意思的知识。 除此之外就是当时喜欢半夜看prof Dave讲anatomy,总觉得积累这些知识非常的satisfying。 中国站也是非常的好玩,很巧的是第一次参加是在我16岁生日当天!学了急救知识,而且在gala night认识了很多朋友!虽然第一次没有取得我想要的结果,但学习这个学科给我带来的快乐一直让我无法忘怀,于是在高二,我又参加了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第一次选择如此深耕于一个活动,在此之前我都秉持着横向的体验。 在公布结果的那天早上,我在备忘录里写到“尽管这条路很难走,但我接受不了替代方案。这段hosa patho之旅说明了学医这条路会很难走,但是也说明了我会走下去。或许这是最后一次来参加hosa,但是在学习病理生理学和更多人体知识的道路上这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也永远不止于此。”
后来在公布结果时,我看到我的名字出现在top 15晋级全球站的list上,我心里咯噔了一下,然后一瞬间鸡皮疙瘩全起,眼泪不受控制的一直流。
第二次参加hosa最奇妙的体验是考完patho的下午,我想着“好想成为病理生理学的sat(学科代表)啊”,然后高三当上了。当patho sat的这一年也是很快乐,和很多优秀的人一起共事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可能最可惜的是没有在这次的中国站见到大家…but anyways,hosa真的是我高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期待未来hosa可以越办越好。
高中于我而言很重要的活动还有很多…像PeerBuddy和Codex。这么说我回忆不完了…不仅是在这些社团和活动里的每一刻,还有阳光照射在ist的下午,和朋友们一起出学校探索美食,一起攻打学习上不理解的地方,和朋友聊天时灵魂共振的瞬间,周一P5没课窝在学校后门的星巴克学patho,peers和老师的一个温柔的肯定,在hr一起聊天&发疯…太多太多…在高中的每一帧都是如此的珍贵。
今年再次体验当了一回hfi新生,只是是陪弟弟去的。坐在知识城的讲学厅里,好感慨…恍然间我回到了石牌的讲学厅,看到了那张稚嫩的小脸,那时的我也是新生。还记得听老师和学长学姐们分享时的那份憧憬中夹杂的一丝忐忑;我总觉得有很多要学习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但是我还未develop的。像是我需要学会利用好资源,学会利用好碎片时间,还有一直在被强调的各种难以捉摸的“平衡”。
当时我没有底的安慰着自己可以的。新生说明会很快就过去了,最后那句话被我写到了我的高一总结里,所以我至今还能回溯:“希望你在HFI的这三年里,不止以考上好大学为目标,更重要的是当你高三毕业后回顾自己的高中三年,发现自己学到了许多、成长了许多。我认为这比考上好大学更重要。Welcome to HFI”!
现在我准备去到大学了,这次没有这么忐忑。实际上把选择分为正确或者错误很鲁莽,有的只是对当前这条路的不断探索和对另外一条路的虚幻构想。既然没有正确或错误,那就没有这么多条条框框,尽情的去explore,当下总会有当下的考量,听从内心去做选择,无悔足矣。
短短的记录着步行于高中带给我更广更深的认知厚度,还有一些不想删除的碎片。
「慢」
高二曾有过这样的记录。
而我现在仍然在拉扯当时的疑问,允许自己慢真是很强的能力。或许不是慢,只是有勇气跟着自己的步伐走。对于坚持自己的pace,我仍然在摸索和践行的路上。
「回归于自身和当下」
在做半月式(瑜伽动作)时,身体会剧烈晃动,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核心上便会慢慢稳下来。把左手放在心脏的位置,右手放在肚子上,深呼吸,把注意力回归到感知自己的律动上,会感觉安心很多。回归到当下,立足于自我,拿回自己的体验,聆听自己的声音。
「第一次」
高二S2最憧憬的是考完ap回来后的第一节bio课上解剖青蛙。那天我很激动,在lab前看了几眼青蛙的绘画版anatomy(没有看真实的结构图),然后就上了。scalpel下落,和青蛙身上滑滑的粘液抵抗着,然后深入腹腔。看到这些组织我可太激动了!
蛙的脑颅比我们想象中的硬,用scalpel划了半天都没有完全撬开其中一块硬硬的骨头。看着其他组一个个的离开,Jojo也说我们距离ta的脑子还有很远,我着急了,直接上了剪刀。从上往下剪,我们把这个难搞的地方剪穿了,终于!看到了白色的组织!我兴奋的把手指伸进去掏了掏,不但没有感觉到组织的温度,反而感觉手指在空气中游荡。结果我从青蛙的嘴巴看到了我的手,而我已经开到了这只蛙的软腭(口腔“天花板”)。当时我直接愣在了原地(还没意识到我已经把这只蛙的脑子戳穿了),跟jojo汇报“这只青蛙没脑子!”…
我拿着scalpel再次翻了翻,不敢相信这只青蛙没脑子。偶然间,我瞥见了在那小小的白色管道上粘着的如同豆腐块儿般组织。我把脑子搅碎了。。。“我居然把脑子搅碎了?!”
一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反应,不可置信,简直太荒谬。这只小蛙让我懊悔了很久,解剖完隔天甚至烧到40度一整天都下不来(很对不起人(蛙)家),怎么可以如此的草率,如此的鲁莽呢…经过不断的复盘,我意识到scalpel没有划开的部分就是保护脑子的颅骨(当时只要再划深一点就可以看到了),看的anatomy也不够深入和清楚,应该提前知道这个部分在哪里、长什么样子的… 后来在社开有了第二次解剖机会,这次我用时五分钟便完整地取出了脑子。
感谢蛙老师给我上的这一课(鞠躬)。
「跑步」
初中我其实很讨厌跑步。汗水从脸上浮出,灼烧着被嘴角炎侵蚀的嘴唇,每次都疼得我想哭。还有就是我那小到不行的步伐和乳酸堆积的小腿。每次长跑完不见长的成绩。
但上了高中,或许也是嘴角炎有了好转,又或许是体能经过了量的堆积产生了质变,在高二我竟然奇迹般的爱上了跑步,还是我曾经最痛恨的长跑。没有了中考和成绩压身,我的步伐变得轻盈了不少。我跑步不再是要去满足某个外在的要求,而是个人需求,我想去做这件事。
我甚至享受在跑道上弹跳的感觉,感受每一个步伐和身体到极限后和意志力的拉扯。到后来,跑步,出汗,成为了我对抗压力的方式。我喜欢夜晚在操场上狂奔,是真的狂奔,配速拉满的狂奔。总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拉开转成一团乱麻的脑子。然后一直跑一直跑,跟着我最爱听的歌的节奏走,直到跑到膝盖开始咯吱响才不尽兴的停下来。
「被删除的前传(们)」
想记录下来部分被我删掉的文字,他们记载了没有被发展的思维毛边:
(删除:我想用给文本加批注的方式来排版我的学生故事。)
(删除:我一直想写符合我思维模式的文章。学生故事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抒发我强烈却又无处可放的表达欲。)
(删除:我可以从他们(学长学姐)的文字(学生故事)里读出扎实的表达能力和独一无二的灵魂,会有切实的共鸣,还会感受到美感。由立足于每一个日常体现的最纯粹的自我探索。我希望自己也可以这样完成自我探索期:不随风飘动,有扎实的功底让我成为一个reliable和professional的人。)
(删除:我为什么要来写学生故事?
1)一直以来我都在带着“正确性”的思维去思考,在寻找“正确”而非寻找自我。步行者是我对高中阶段到达的精神边界的代名词,希望在未来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步行者。行则将至,道阻且长。
我会抱着工匠精神来撰写这篇学生故事,通过不断打磨语言来开拓思维边界。(奈何我看书都还是囫囵吞枣,很少会去揣摩作者的遣词造句,所以表达能力还是有限)
2)我喜欢圆满。高一的时候姐姐把我领进学校就告诉我要上优秀学生榜,写学生故事(好励志);学生榜是上了,所以学生故事也就来写了。除此之外原本有“一定要”写学生故事的决心是想把我姐写到一半的学生故事跟我的一起发出来,但奈何她已经找不到当时的文档了,那就把我的当预告,期待一下她的校友故事)
(删除:写作主要就是通过给detail和example而非总结来引起共鸣;第一稿先braindump,后面就自然而然可以看出链接了)
(删除:我要更信任我的读者啊!不要把所有都捏碎了喂给人家)
(删除:稚嫩的横冲直撞也可以称作勇敢者的征程)
(删除:“我仿佛置身于一片悬空之地,悬空之处谈不上孤寂却有难以描述的寂静”)
「家乡」
上了高中之后我很爱回高雄。可能是因为疫情影响很久没有回去,但更多的是我很怀念可以无忧无虑的live in present去享受高雄的烈日、一个下午漫步在家旁边的公园里、亦或者在阿嬷家和表兄弟打一下午的uno然后晚上再去夜市玩。记忆里的家乡总是慢慢的,所有商店也是慢慢的,不用赶路,甚至可以跟店里的阿姨唠嗑上几句,不是有压力的small talk,是那种老一辈互相问好、相互分享自己的生活的轻松对话。
「清冽的微风和冬日暖阳」
申请季期间我总是没办法睡踏实,总是把电脑开着,写着写着就睡着了。夜晚肯定也会清醒几次,然后被巨大的孤独感包裹。我喜欢在写东西时开着Jazz合集,后来有一次意外点开了挪威旅行vlog。冬日夜晚清冽的微风伴随着novo amor的歌带给了我巨大的安全感,这个视频就这么循环播放了一晚上。歌曲的旋律和空灵让我穿梭于童年的碎片记忆里。每次感觉夜晚很孤独、很可怕时,就可以钻进我爸妈的被子里,不管我身在何处我都可以被接住、被安慰,然后在他们的怀抱里一觉睡到被太阳叫醒。
「书 动画 电视剧 电影 音乐剧」
上了高三,我发现动画好治愈,有些电视剧也会让人想要一直追,好电影真的会起鸡皮疙瘩,还有书其实怎么看都可以。初中的我好像人机,学不会欣赏这些作品,也或许是我认为没时间慢慢看,所以草草地过掉情节。但在几节被老六“关”在psychology double period看电影的时间里,我好像逐渐找回了感知能力。惊喜的,和原本预想中会拖慢任务相比,留点时间去感受这些用心的作品增添了些许情感和表达的厚度,反倒让步伐不在被外在评判所束缚,逐渐回归到“我”上。后来每天会有数不尽想要做的事情,很少会再感到虚无了。
我的电脑桌面有一个文件夹叫“Nebula”,里面存放了我这三年间写的东西(很想给这类“东西”归个类,像小说、论文、随笔一样有公共认证的归属,但它们只是nebula)。Nebula们是我尝试捕捉和收集那些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的、带些光环的词条或顿悟的产物。之所以叫nebula是因为这些文字产出像星云一般混沌而美丽。
它们混沌,因为它们并非线性写作,我写不出个所以然来。在我记录下思绪的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很大的阻力。非学术任务的写作于我而言是探索,列框架也没办法帮我梳理;写作前的我没有办法想到未来的我在把这个框架develop成具体的句子时还会冒出什么思想的分支。这也是为什么它们美丽,因为我在这里装下了一个个立体的我,是我行走的证据。
“说白了,这就是没有想清楚,’bs muscle’没有练够,写作写不好,前额叶太烂了!”这是我以往会对自己说的,以防现在尝试弄清出的,是我在给自己写作差找的借口。相比起初中可以信手拈来地写线性的应试文章,我看不清现在,对着一个段落删删减减、反复斟酌却没有一个逻辑清晰的产出,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我的学生故事产出的过程也是如此的坎坷。最初代的学生故事其实在三月份就开稿了,但我好像一直在莫比乌斯环上行走,在探索某个问题和质疑探索问题的意义上回环往复(灵光一现,写和发展,反驳,删,精修,repeat*n,质疑意义),于是一直写又一直删。我总觉得文字扁平,很难把完整的我和这三年来每个瞬间的每个感悟都装进来,又或者我认为我不可能还原当时的我,许多文字便显得不真诚。但同时我也认为文字不扁平,能表达出来的可能才是真正存在的。尽管我或许真的认为文字扁平,与之同时存在的是我仍然认为这么想只是在用些许抽象的完美主义包装没有头绪的文章和不够强壮的表达能力。所以我开始死磕语言质量:对着一个词或者一句话的逻辑和作用思量很久,反复斟酌一个形而上的词在我笔下的含义,不断检测自己是不是在写流水账,逻辑是否通顺。可惜结果不尽人意,反而让原本可以通过人脑自动排序的文字变得像毛线一般一团乱麻。我只能求助于AI,遂跑去找豆包聊天,问它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怎么写。在组织语言时,我分叉的思维突然提醒我要去思考“好作文”的定义。对于一篇好作文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表达准确(体现在用词和语法上),再往上一层则是言之有理和言之有物,最后则是与美学挂钩。这是我给一篇好作文分的层次。但实际上我没有profession去给好文章下定义并且分层,所以这个时候我应该要去搜学术界对于好作文的定义。但我在学生故事里真的有必要挖到这么深吗?读者的脑子其实可以理解我在说什么吧。现在应该要回到问题上,读者期待我现在解释的是“给好作文定义了,然后呢”。
抱歉没有把上面的文字分段 ,上述把思绪来回拉扯并完整保留的产物就是nebula(好像龙酥糖)。(写作灵感来源于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但是这段思考确实是常驻于我高中时期的自我审判:写不出个所以然的写作是否还要写(是否有意义),以及,nebula是否只是无能表达的遮羞布。
这些写作产出于每个流动向前的我而言是如此的稚嫩且不成体系,导致我曾一度不敢打开nebula这个文件夹。直到我成年的前一天,我带着想要了解之前的自己在想些什么的心态,打开了这个尘封已久的文件夹。映入眼帘的文字并没有让我觉得羞耻,反倒让我觉得既熟悉又新奇:好鲜活、好真实的人儿啊。
2023.04.13的夜晚,我四点才睡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心理沉甸甸的满是下午刚考完快让我吐出来的物理,后面紧跟着的sum、pre、debate,一周后要初次参加的病理生理学竞赛,两周后即将独自启程前往美国的全球赛,还有二十多个没有划掉的待办清单。
站在当下,我在充实和爆干的边缘来回试探,叩问自己“AM I ON THE RIGHT PATH”。我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想要用文字来一点点扯清楚混沌的思绪,苦尽甘来的叙事在这一刻显得如此的无力和不真诚,困惑、挣扎、体验才是这个nebula暗藏的主色调。
nebula在此刻膨胀了起来,真正扁平的是我对于nebula的评判。本质是潜在的思维陷阱:二元判断,也就是不承认逐渐弄清楚的过程存在所以质疑nebula存在的意义。非线性叙事阻力太大,发散性思维让话全都堵在一个嘴里,冲不出来。
但仍然,尽管混沌,我依旧会选择无数遍的对不妥协和真诚忠诚(写到这句话时已经立秋了)。这个过程我也在探索,或许未被言说的思考是新维度思考的起点。所以我仍然在尝试写,拼凑起悖论、无关联的论点、还有那些我不曾驾驭的思维。我的尝试看起来是如此的摸不着边界,就像两岁小孩牙牙学语只会激动地模仿着大人的语调,而非表达出掷地有声、带有意义的词。
在探讨尽管可能没有意义却继续写时,我想到了之前看过探讨与存在相关哲学的一句话,“用写作来消解写作的意义”;写作是否跟西西弗斯推石上山一样,明知石头终会滚落,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那无望的攀登。
这里的无意义并非否定写作的实际功能,而是承认它对抗时间与消逝和其他更宏大目的的徒劳。nebula可以展示现在的思考过程,但是更幽微的体验没有办法被保留。也就是因为语言的局限性,所以只能用有限的符号去框住无限体验的过程,但实际上写完的那一刻便“作者已死”。
这些哲学思考离我还是有些遥远,便不加赘述,但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从保存生命体验的角度来看,nebula看似“无意义”,却蕴含着最原始的奇迹感——它居然存在而非不存在。这种奇迹好似可以更深度的解释单纯的“在”着,便是意义本身。我可以宽泛的说着“就去体验吧”“就去写吧”“别想这么多”。但体验的厚度远大于经验总结,它是一种对虚无的反抗姿态,是对生命的肯定宣言。
所以回到最开始的位置。Present和explore是步行者的核心要义,而非到达。像作文一般,思绪和可能性会不断的通过行走这个动作开出更多的路径,最终也会慢慢凝聚成一条你坚定选择的路。步行者是无止尽的行走于世间,立足于自身去延续自己的流动性。
(这里完整记录了感悟强烈时的思绪流动,没有经过刻意的修改,单纯的跟着impulse走。有一种果敢和野生的美)
到后来张力很吸引我。张力通过营造对立元素相互抗衡却统一于整体的艺术效果,解构了二元对立,承认一切的复杂性和可能。在这里,我的星云被认可和接纳。我的故事不必非得遵从向上的成长弧线,也不必非得有意义才值得书写。我不用再一味的追求苦尽甘来般的叙事。自我成长叙事不再禁锢我。我的写作变得自由。我可以把虚无的、漫无目的的叙事,最真实的生活面貌,没有顿悟和新思维的,就是基于生活的、随时有可能迸发的、无厘头的状态给记录下来。
这一版抱有“坚持单线叙事,我一定要写出来”的belief。这个过程没有比任何其他版本的学生故事创作过程轻松一分,可以是任何一次的重开再来。但是坚持写下来让这篇学生故事成为final version。我一直以来探索的“成功技巧”和想要抓住的范式其实是在一次次的卷土重来中成为水到渠成。我只需要这一次,便知道不是不可以,而是还不够。虽然到这里便已成美感,但我还想做出区分。一种是存活于他者的标准下,去追寻他者定义的好;另一种则是终于自身的,追寻表达自己和探索自己的坚持。第二个的坚持或许才会是看得到意义的…毕竟这里的judge只有流动的我们。只有我们才能知道是否meet our expectations。
步行者…一开始我认为行走于自然中,有着自然的野生和有无线可能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但后来我想,步行者的路不应该被束缚,ta在哪里都可以有着无限拓展茂密枝叶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我还在路上。
感谢看到这里的所有人。
我的学生故事不只是我的故事,也是路上遇到的你们的故事和感谢信。第一次有如此坚定的表达欲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想写致谢。我有很多藏于心里但可能出于羞涩没有当面向你们表达的感谢,总觉得它们应该要被你们知道。(结尾有想对codex的朋友们说的话)
感谢自己一直在前行。
感谢爸爸妈妈,千言万语汇聚于心。其中我最想感谢的就是给予的我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排除万难也会支持我做我想做的事情。你们教会了我许多,一步一步的引导我去思考,亲自带我去见世界,去接触不同的领域。我感到很骄傲的便是我们家庭的凝聚力,our family power会是我以后在遇到困难时最坚韧的铠甲。
感谢姐姐 大嘴鸟是我写这篇学生故事最开始的动力,我很爱你。你是所有大姐的role model,我很幸运可以做你的妹妹,希望我也能成为你的铠甲。
感谢俩弟弟 很开心可以参与你们的成长,感谢你们时不时的小治愈。
感谢pongpong 您的存在是如此的令人心安,每次聆听我的烦恼您都是如此的温柔而坚定。
感谢阿嬷、舅舅舅妈、大阿姨每次回台湾都带我们去吃好吃的,跟你们在一起的日子总是很快乐。
感谢支持我和帮助我的长辈们。
感谢阿宾 感谢您如此的用心负责,我的生活常识都来自于您,希望我未来可以和您一样把一切都收拾得如此的干净整洁有条理。
感谢zinzin 如此的活力可爱,陪伴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最难过的时刻…咱的回忆可太多了,和你的friendship让我很有底,因为知道不论如何你都在。每次焦虑的时候你都会把我拉回当下,焦虑终结者!很高兴我们是麻吉。
感谢Elaine 咱俩真是革命友谊!希望你可以开开心心的!然后做自己喜欢的~到时候米国见啦。
感谢猪猪 我爱小猪,喜欢你贴贴我,感谢你陪我渡过了我的孩童时期,现在还要送我去上大学了。
感谢芬迪 每次看到你都感觉生活多了一番乐趣哈哈哈。
感谢Morgangaga number one of your thank you list, and here I come.我俩的缘分真是太神奇,高一每次去ist都可以正巧坐到对方对面。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高一的晚上,你陪我坐在大树下一个小时,向我张开双臂拥抱住正在爆哭的我。在你这里,我知道我不必解释你也会懂,默契到我们知道对方肯定能共鸣。在你这里,我看到了勇敢,看到了独立,看到了自信。难过的时候你的聊天框便是最好的避难所,我们都知道在对方这里可以被无条件的接住。除了你学生故事里的那些,想念很多个一起去吃饭然后笑到肚子翻过去的日子,疫情期间做对方的线上学习伙伴,中午一起在hr吃饭(把我带进了探索外卖行列),还有尽管翻车但仍然怀念的tolerate it唱歌现场…Anyways,我们都还在Boston,我们要一起去吃遍gelato,一起去看纽约圣诞树亮起!
感谢Sliuvia 紫啧带着我step out of my comfort zone,去探索了后门美食还有六运小区,在毕业前上讲学厅的舞台双人演出了,还有喜欢在教学楼和人群里大喊我的名字,拉着我social(让本i人如此expose在了人群中哈哈哈哈哈哈)。喜欢和紫啧一起走在中午吃饭的路上,进行许多的deeptalk,咱总是可以迸发出很有意思的思考。我俩好抽象哈哈哈哈哈。你让我要选择自己,用诚挚的眼睛告诉我“you care”,总是关心我好不好。还有很多个在ist的沙发区和停车场的互相安慰时刻没有被我写进来,但他们都存在着,陪我们渡过了高中的许多时刻。
感谢Sele和你相处的过程中我第一次感受到expose自己的weakness不可怕,我可以坦诚的跟别人深度交流。不知道你是否有在这篇文章里看到许多熟悉的身影,喜欢跟你发n多条大语音交流观点。好幸运在pursue med的这条道路上有你的陪伴。
感谢Sally 最开心的就是和撒梨梨是大学舍友!总是会被你超级超前完成任务的习惯和执行力震撼!
感谢Cindy雷总 高一做你的同桌总是动力满满,经常被你的脑子震撼。感谢雷总每次都如此用心的解答我的疑问!
感谢Bonnie 你真的好inspiring,向你稳定的内核和强大的认知看齐!
感谢Cindy大葱 高二经济课做同桌的日子很幸福!喜欢和你在p8后一起吃饭聊天。
感谢Ceci Sophia Avery 好喜欢你们的真诚和活力!!每次进到hr都可以和你们聊天,吐槽一些不如意的事情,hr就变得像避风港。
感谢Miranda 创立Codex最好的伙伴!感谢你在我们总是选择一次又一次的信任我,和我一起尝试把它做起来。btw你好全能,希望你的申请季可以顺利!
感谢Angela 我最棒的pb partner!!你好真诚www 特别感谢你一直在我内耗PB领导的不够好时不断地告诉我我很棒。未来还要一直联系aaa。
感谢Shakes 高一一起去杭州的日子真忘不了!每次看到你的更新都感觉你在living and experiencing to the fullest,希望你可以快快乐乐的,然后尽兴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感谢Annie学姐 学姐的学生故事给我的共鸣和启发很大,很感谢学姐的分享。还特别感谢Annie学姐对pb的支持(每次开会都会看到你到场(哭))。
感谢Maxon和Mary 特别感谢你们给了我带peerbuddy的机会,希望没有辜负你们的选择。
感谢Murphy 感谢你如此真诚的告诉我我做的很棒!还有你的drama表现力简直救了lit的hamlet 视频!
感谢Seele!高一跟你做同桌期间你总是鼓励我去做我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包括高二那次五分钟极限准备学生大会的演讲啊啊啊 好多需要勇气的瞬间你都推了我一把www希望你的大学一切顺利!
感谢Jessica不计时间的给我讲lang的写作,跟我说我很棒,还和我brainstorm文书。未来要健健康康的!
感谢Vivian 我们一起去HOSA全球站一起cram考试内容的晚上真是难以忘怀!感谢你当时一直听我碎碎念www。
感谢Bernice 你好真诚好勇敢aaa 未来去Braindies找你玩!
感谢Melo 忘不了高一开学那段时间你给我发的语音ww 谢谢你告诉我要自信!毕业大戏看得我超级感动,从你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感谢Isa 高一跟你partner数学支教很有效率,很感谢你帮我改chem paper!还有很多次在lit课上一起碎碎念(吐槽)晦涩难懂的文章哈哈哈哈。
感谢Mia学姐 未来一定要一起在台湾玩一次!
感谢Katie学姐!好真诚好有活力www 一起做CTB还有线下去拜访组委会是一段特别快乐的时光啊。
感谢Louis hosa partner!
感谢Judy 高一一起去参加辩论社好好玩!喜欢跟你small taaaaalk,你跟小兰一样美好。
感谢Tracy 感觉tra完成啥都很用心!不管是入学指南撰写还是econ分享油管主包。
感谢Bella 最好的bc课搭子~
感谢Merry GE课最棒的同桌!!跟你做同桌有好多可以聊的。
感谢Annie 高一和你一起参加了很多活动还一起练听力!一直在一起进步嘿嘿。
感谢Laura,高三才认识你ww,真的很负责而且很有想法!虽然今年没有把申请指南发出去,但是这份申请指南延续给了下一届。
感谢Alicia 喜欢在教室和你聊天!
感谢Jason 商赛很好的leader!!
感谢Cathy 如此用心的去办brainbee培训班,你讲课真的好passionate和professional!
感谢Zoe,高一高二一直在做同桌哈哈哈哈,大学在bc继续!
感谢Eric 跟你聊天有了有史以来最持久的聊天记录,妥妥大e人,向你学习哈哈哈哈哈。
感谢Page 我们神奇的缘分在ctb全球站开始 高二的篮球课全靠你带。
感谢Ariel学姐第一年做我的ECC TA给我的作文指导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建议。
感谢Anna学姐在我第一次voice采访社团时给予我如此多的包容,分享了许多Upen成立的故事。
谢谢Sharon高一送我的挂饰!希望你有收到我送给你的多巴胺挂饰~许久未见,希望你一切都好。
感谢Jessie帮我拍毕业照!你好有耐心www
感谢社团活动的学长学姐。感谢Jennie和Jane学姐高一在环保社组织的活动;感谢Layla学姐,跟着学姐第一年在clap学到了很多;感谢Sophia学姐,超级负责任且专业的aca社长;感谢抓马社的大家,还记得面试的时候大家特别热情的欢迎我,给了我超级积极的feedback,当时给了我超级多的自信。
感谢Daisy学姐每次在学校走廊碰到我都会很热情的打招呼ww。
感谢Alicia大土豆学姐econ project的导演!成品超绝aaa 感谢学姐解答经济课的疑问ww。
感谢Malin学姐特别热心的解答了我很多的问题www。
感谢HOSA的大家! 感谢Phoebe,最棒的leader!跟你共事期间学到了许多!感谢Ginaaa,很开心在第一次参加hosa就认识了你!感谢Jessica,你超有效率aa,跟你一起做patho sat好幸福~感谢Lucia,简直是我的role model,向你学习!!感谢Cecilia,期待线下跟你见面!感谢Leon和Cindy和我分享了很多你们学习patho的经验!感谢Advisor们,感谢所有共事过的伙伴~很可惜这次没能去到中国站,希望未来可以与大家线下见面!
感谢Phoebe,最棒的leader!跟你共事期间学到了许多!
感谢Ginaaa,很开心在第一次参加hosa就认识了你!
感谢Jessica,你超有效率aa,跟你一起做patho sat好幸福。
感谢Lucia,简直是我的role model,向你学习!!
感谢Cecilia,期待线下跟你见面!
感谢Advisor们,感谢所有共事过的伙伴~很可惜这次没能去到中国站,希望未来可以与大家线下见面!
感谢PB的所有朋友!跟大家一起共事的一年真的非常快乐。
感谢Aca的所有人 James Vicky Jesia Minnie Florence Angela…如学生故事正文所说,跟你们在一起唱歌太幸福了。
感谢Phyllis 很感谢您在我申请时总是告诉我不要担心,I’m on the right track。感谢您在我学着表达自己时主动来拉我一把,问我怎么样。特别幸运您能做我的counsellor&friend,超级!
感谢Delia 对您的感激真是说不尽… 感谢您听了我的文书想法一个晚上,帮助我梳理我的文字和表达,让我的“既要又要”在和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了落地,写出了我最满意的版本!感谢您在ED放榜后给我发的那条信息,助我重振旗鼓。感谢您GE课的教导,很喜欢听您分析poem,想念您的ge课。
Thank you Mr. Redfield您教econ真的教得好好,很喜欢您的上课模式。特别感谢您每次下课后都会很耐心的解答我的问题,也非常感谢您在我找不到方向时鼓励和相信我,很开心和荣幸成为您的学生。
感谢Yoee三年的照顾!还记得高一坐在您的办公室跟您聊作文儿,我说高中三年飞快就过了,您说“你才刚进来呢”哈哈哈。老师是位非常优秀的思考者,comments很sharp,能一眼看出文章的逻辑问题,每次跟您对话都会细细回味很久。除此之外很感谢老师在ED阶段帮我修改文书,每次坐您办公室都感觉文书又有救了。
感谢Jenny老师!实不相瞒在上您的课前我有点害怕数学,所以当您在第一节课上说了好几遍“无论你什么基础都没关系,来找我,咱一起解决,我保证你能懂”时,我感动到坐在下面偷偷抹眼泪。很幸运bc上到了您的课,真的如您所说,跟着您走bc就没有问题!
Thank you, Toby, for all the support you’ve given me, and for allowing me to explore and write freely. I’ve really learned a lot from you, and I still remember the important lesson you taught me: “You are your choices.” I miss you so much and hope we can meet again in the future.
感谢Vicky 对您的感激好像用文字无法说清…您太温柔太美好了,感谢您高一给予我的所有支持和陪伴,是我高一最温暖的一部分。
感谢Maria老师 我很想当面跟您表达我的感谢,感谢您在高二我很挣扎的时候给了我unconditional support,感谢您当时给我提供了一个可以表达自己并且不受审判的空间,感谢您教会我练习五感来回归当下,不被情绪绑架。
感谢Reece 您的中国文学课我到现在都很想念,每次都感觉上不够,回家后也会跟家人分享我在文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您的课让那段时间的我对近代中国文学的兴趣达到巅峰。
感谢Susan一直说我是很靠谱的学委。当我在高三和您说我数学终于爬回来的时候您说“有自信心就好”,而不是“成绩提上来就好”。虽然高一数学不在线,但非常非常感恩遇到像您这样温暖的老师。
感谢Lilian超级超级赞的生物课把我引入了生物和人体领域,始终无法忘记刚学到mRNA和rRNA的激动啊。
感谢招生办的老师们 Eric Cherie Marshall Channel Joanna老师们!
Thank you, Matt, for delivering such meaningful classes. I found myself growing in confidence throughout the course. It was a truly rewarding experience.
Thank you, Mr. Six, for creating all the useful study guides. I love the cookies your wife made—it was such an honor to taste them!
感谢Yolanda 您好温柔!感谢高二stats的教导~
Thank you, Jojo, for answering my questions so patiently and for writing my recommendation letter.
感谢Rachel像年级的大家长一样关心和爱护我们每一个同学。
感谢Elicia对我的信任,当时出国比赛期间您的那句“你很棒”治愈了我的一整天。
感谢Chloe对我的鼓励和关心!
感谢Joe GE课程的教导。
感谢CJ好喜欢您的教学方式,好飒好有效率。
感谢Effy中国文学课的教导!
感谢Alex给我写推荐信!
感谢Yuki在升学方面的指导!
感谢Keeva老师带我拿书、帮我开locker,还帮我保存iPad。
感谢Sylvia老师指导PB社团~
感谢Manual对我各个方面的指导!感谢您告诉我要信任自己的文字的力量,您总是能启发到我。非常感恩可以遇见您。
感谢510地下组织的大家!还有初中五班的朋友们 期待未来再聚!
感谢berber princess!最亲爱的班主任+好朋友!!感谢您给我的无条件支持,初三那段时间给了我无数的抱抱还有理解,是我心里特别温暖的存在ww特别荣幸可以做您的学生!期待回来的时候见到小七七~
感谢Rachel媛媛老师,特别感谢您告诉我“我值得”,您抱抱的余温依然留存,总是鼓励着我。
感谢钟老师 感谢您当时给了我很多的信任和鼓励,您于我而言是一位非常温暖而坚定的老师,您跟我说的要“享受数学”我到高中践行了。
感谢Vicky 给我的肯定和支持。
感谢李老师 如大家长般照顾着我们一整个年级的同学。
感谢谢校长给予我的鼓励和肯定。
感谢王老师总是如此肯定我的作文,给了我很大的自信。
感谢所有初中的老师给过我的帮助。
感谢淑鋆 跟你在一起的时光没有过不开心,淑卷儿总是如此的真诚和体贴。希望你一切都好!大学顺利!
感谢小学同学 文渊、子敏、典典、芷悦、思言言,还有许许多多6班的同学们。期待未来再聚!!
感谢胡老师 小学六年间感谢胡妈妈的照顾,感谢您看到了我是谁,还记得您跟我妈妈说我是一个敏感的孩子时,不知怎么了眼泪唰的一下就掉下来了。感谢您给予了我许多的耐心和引导。
感谢梁老师、杨老师和李老师 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关照。
感谢小学教过我的老师们。
感谢郭医生和秀祝医生。
感谢姐姐的同学朋友们!跟你们聊天总能收获许多。
感谢毛毛姐姐每次看到新出的治疗都会跟我分享!好喜欢跟您聊天。
感谢支持Codex的所有伙伴!这段经历真是非常的特别,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与计划不符的事情…有没有按照进程发展的失望,也有请到大博主来为我们写稿的惊喜。codex目前还在缓慢前进,现在也会由chloe接下去。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通过经历知道我们在做的这件事、在征集的稿件,不只是青年时期的天马行空和草率,而是真正被需要的、真正可以inspire and change。非常感谢Echo老师帮我们牵线,组建起了最开始的codex团队。感谢Miranda一直和我一起推进这个项目并且一直选择相信我(泪目)。感谢Yoyo Rita Michelle Keira还有很多校内支持codex的朋友。感谢所有愿意加入进来并曾经参与过讨论的伙伴 Angelina,庄子越,Cindy,Alice…感谢所有为codex的发展贡献过一份力的同学,感谢在codex投过稿的朋友们。这个项目没有终止,我们会继续下去,等待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做出真正能推动或引发思考的刊物,等待真正想一起做这件事的人的加入。(btw宣传一下:Codex是一个链接中国各个地方的国际学校的学术杂志,如果有任何朋友想要加入进来,plz contact me。)
感谢曾经帮过我但我们却不曾认识的人。
感谢曾经给过我微笑的陌生人,或许只是一面,但我的一天会因为一个微笑而心情变好。
很感谢身边汇聚了如此多好人,我的致谢写了好久好久,有好多感恩想要表达。可奈何时间不够,没办法说清楚和你们相处的每一个感到幸福的瞬间。如果汇总成一个词,我会想说…
感恩遇见。
文|HFI毕业生 黄语荞Angel
图|HFI学生 张雅雯 Jessie
HFI招生办 许启丹Eric
排版|HFI招生办 金鸣穗Marshall
关于「学生故事」
每一年的应届毕业生 「学生故事」 是一个特殊的栏目。
在这里没有所谓的“学习经验”,也没有“申请干货“,甚至可能无法被他人所理解,但却都是每一个度过申请季的学生,最真实的情感宣泄。
无论是否怀念高中那些时光、那些人儿,少年时光终将在18岁的夏天落幕,他们将迎来的是全新的未来,唯愿未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