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专区

首页 > 招生专区 >活动预告详情
活动预告

HFI校友分享30:自我探索+自我驱动,被自由之风照拂的布朗人

2024.01.06


张蕙琳 May

2011-2012 华附本部
2012-2014 HFI华附国际部
2014-2018布朗大学学士-教育学,商学(BEO)
2018-2020美国Wayfair公司-商业分析师
2020-2021 哈佛大学硕士-教育学
2021至今BrainCo强脑科技公司-产品经理
初中毕业于华附奥校


对于张蕙琳来说,布朗大学给她留下了非常浓重的印记,一直伴随着她找到第一份工作,进入哈佛校园,再到回国参与创业项目。布朗给予了学生不设限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探索不同的领域,满足好奇心,从而找到自己真正具有热情的方向。



张蕙琳就是在自由之风照拂下的布朗人,2024年1月6日(周六)晚上19:30,她将会分享近十年的海外学习、工作的经验。


“我是个‘问题’小孩”


我从小就是个好奇心旺盛的人,而且也特别有自己的想法。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看完之后就喜欢拿着这些问题去考妈妈,妈妈又会反过来问我,我又会像小老师一样,给妈妈进行解答。回想起来,我对于教育最初的兴趣,可能就是从我和妈妈的一问一答中萌发的。


初中的时候,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觉得,国内高中这种严格的文理分科体系并不适合自己,也许能够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空间的国际教育体系,会更加适合我。


但一直到高一开学,我都未能做出转轨的决定。


其实初三后,我就参加并且通过了HFI的考试,但在当年(2011年),国际高中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选择,连HFI的AP项目都还没有毕业生。父母不太支持这个选择,我也没有下定决心,所以最后还是入读了华附本部高一。


但在高一一整年,我依然在思考这件事情,还是更希望能够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2012年正好发生了两件事,一是父母恰好有机会去美国旅游,巡游了西海岸诸多校园,切身体验了美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理念;二是HFI有了第一批AP毕业生,录取结果还是比较不错;综合两个情况,最终全家决策,转向国际教育。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在布朗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校长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Students should learn what they want to learn, all that they want to learn and nothing but what they want to learn.

学生应当学习他们想要学的东西,所有他们想要学的东西,以及只有他们想要学的东西。


——Christina Hull Paxson


这就是布朗,一个在选课上不设任何门槛,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领域选课的学校,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他们喜欢的课程,甚至可以选择他们不喜欢的课程——好让自己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喜欢。


在布朗,99%的课程都是选修课,唯一的必修要求是,学生要在大一、大二和大三、大四两个时间段中,选择两门写作类课程,并且这个写作类课程并不是固定的两节课,而是只要课堂内容中有很强的文字性,课程作业或课终考察以论文写作为主,就可以了。


而在专业选定上,布朗也贯彻着自由的风气。在大学的头两年,学生不需要确定任何专业方向(concentration),最晚到大二结束的时候,才需要确定一个专业方向。


所以,我会觉得,布朗大学会更适合具有极强求知欲,能够有持续的动力和执行力去深入学习的学生。


“学姐再给你推荐一个工作”


说来也巧,我踏入社会后的做的两份工作,都是师姐介绍来的。


从布朗毕业时,我最终的专业是教育学和BEO(商学),当时并没有想着直接读研,而是希望能工作一段时间,如果确定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领域,再去深造,因此当时我去参加了校招,希望能找一份教育相关的工作。


但当时的校招基本没有大的教育类公司来招聘,唯一一家英孚也不招收国际生,所以最后反而是在一位师姐的引荐下,去了全美最大的家居电商公司Wayfair从事商业分析职位,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巧合的是,几年后,当我即将从哈佛大学毕业时,又是另一位哈佛的学姐推荐我入职了现在的公司。


所以,如果需要给师弟师妹们一个建议,我会建议大家:出国读书是一个非常好的接触更多资源的机会,一定要多和学长学姐沟通交流,要勇于去踏出这一步,往往从中就能获得许多的信息和机遇。



END




在哈佛大学就读是什么体验?

国内外工作有什么样的区别?

如何发现自己的热情所在?


1月6日(周六)晚上19:30

有请张蕙琳分享她的故事



文|HFI毕业生 张蕙琳

HFI招生办 金鸣穗

图|HFI毕业生 张蕙琳

HFI招生办 许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