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学生感受
学生感受

2020学生故事二 | 李瑞哲:得到自己,比得到大学offer更重要

HFI优秀学生

李瑞哲(Richard Li)

华附AP 2020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在19/20海外大学申请中获美国综合性大学西北大学(ED)录取。



1. Steve Jobs


想了很久学生故事应该写啥,决定写对我很重要的两件事。第一个关于我的“偶像”,第二个关于faith。文书写过各种的题材和故事,也许是因为太微不足道,也许是因为听起来太肤浅,这两件事从没在我的申请里出现过。写在这里,也算是弥补申请季的一个遗憾吧。


小时候特别崇拜苹果的创始人Steve Jobs。会去背诵他05年在斯坦福的commencement speech,反复翻读他的传记,甚至为了买一台Mac和我爸签订协议,要坚持一年每天打卡阅读弹琴背书。“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at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那时的我,也想像他一样改变世界。


回看高中三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对工作和生活有效且高效的管理,Work hard,play hard的生活观。


Jobs好像从来不是公司里做事情最多的人。早期的电路和编程都是合伙人Wozniac做的,后期的产品设计都是Johnny Ive操刀。但他就是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决定;和对的人,说了对的话。当所有人都觉得他的想法没有潜力时,他总是能震惊世界,让haters气得跺脚。于是我也学会用minimum effort达到我的目标,剩下来的时间做我享受的事情:打打篮球,做做活动,每天睡够八小时。即使是忙碌的申请季,也鲜有写文书超过12点的日子。


我从未觉得家长和老师教诲中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成功的必然,也不认为成绩好坏能定义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甘心让自己应有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屈服于墨守陈规,我屏蔽质疑的声音,为享受生活努力。


2. Faith



初二那年去Florida做了两个月交换生,遇到了至今一直待我如亲人般的Maharaj一家。Mr. Maharaj小时候从南美一个小岛国Trinidad and Tobago移民到纽约,身无分文,只能为生活打拼。在一家Burger King做店长的时候认识了当时是服务员的Mrs. Maharaj,一个典型的南方姑娘。两人结婚后来到了Florida,在海边买了套房子和一个小游艇,有了Brett和Ryan,我的两个美国兄弟,过上了“comfortable”的中产生活。我觉得这就是一种American Dream。


Mr. Maharaj和我的两个兄弟都热衷于高尔夫,每周都带我去不同的球场打满十八洞。记得打过一个三杆洞:开球点和果岭中间只隔着一个湖—要么上果岭,要么就掉水了。我第一杆小力了,哗啦掉水里。Mr. Maharaj走上来递给我一个测距仪:

“告诉我这里有多少码。”

“大概150码。”

“150码你知道怎么打吧,刚刚练过了,七号铁挥75%。”

“是这么回事,但那个湖很影响我。”

“嗯,你缺的就是一点点faith。知道我从纽约走出来,到现在这么远,学到了什么吗?有时候人们就是缺那么一点faith。当年奋斗了好久好久——洗盘子,还有多个兼职,我身旁很多人都放弃了,我坚持下来了,看我现在站在哪。为什么?Because I had faith, and they didn’t. You need that faith to follow through.”


交完ED的那天晚上,因为种种原因,我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会不会申得太高了?”“我配吗?”……一直到出结果之前,我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这两个问题。我无数次想象球掉进果岭前的水里:哗啦,没了。ED出结果前的周末,我母亲带我去了我的第一次Church。牧师讲了很多,关于耶稣基督,关于奇迹,我都没信。我只信了他一句话:“Have faith.”


我的朋友们经常说我很有自信(有时候甚至有点narcissistic)。但我知道我的自信其实很脆弱:我缺乏安全感,在乎别人的看法,常常拿自己和别人比,给自己很多焦虑。唯有我的faith,我不允许它脆弱。不管是站在聚光灯下、球场上,还是在重要的人生选择面前,我都始终依赖我的faith,带我follow through到最后一步。



----分享下关于我申请季的一些碎碎念----


在HFI的三年,特别是申请季,最遗憾的可能就是没有认真去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比起我的同学们,我的数学一直很垃圾,至今为止受到过无数的调侃。初三的时候甚至差点因为数学就进不了HFI。所以我一直都清楚自己大学不会读理工科,但是具体想要学什么专业我一直没想清楚。经济?会不会太理论了。社会学?好像不太好找工作。历史?应该没这个毅力读下去。这导致了我在申请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做的活动零零散散,抓不出一条主线,也看不出我的学术兴趣。直到ED前一个月我才下定决心申Social Policy,而且那也是我把自己的活动挖遍,才勉强拿出一个像样的、符合的profile;文书也很受影响:给April看我的文书,她说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假”。我对我申请的专业没有提前认真地思考,这让我走了很多弯路。假如重来过,我希望以前的自己多去探索,多去深入某一个课题,找到自己真正的学术热情所在。


未来大学四年,我认为不应该只是学习某个specific专业的知识,我想得到更多未来生活中能派得上用场的技能——社交、自学、分析、表达等等,为将来进入职场做准备。这也是我选择Northwestern的一个重要原因:转专业有一定的自由度,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规划很看重。


出ED的前一天,我和几个好朋友凌晨四点起来去爬白云山看日出。那是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广州的日出。晨曦被层层云雾半遮挡住,但仍依稀可以看到阳光从一片片乌云后顽强地钻出来。有个小哥哥站在旁边,一脸扫兴,说:“靠!等了这么久,啥都没看到。亏死了。” 我们苦笑附和。突然,那小哥哥转向一旁工作的扫地阿姨,说:“阿姨!我来帮你扫地,总不能白来。”搞笑的同时,我突然意识到这是我申请季唯一一个释然的moment。之前的患得患失,焦虑的阴云一下就散了。反正都来到这了,结果能奈我何?


当时心里想的只有珍惜那一刻,因为这样的时刻其实并不常见,就像我4岁第一次在美国看雪,小学篮球班赛投进关键三分球,初中踢球把手摔断一样。日出那一刻,释然的感觉,我会一直记得。


很多人说,申请季就是一个发现真实自己的过程。我觉得说得真没错。虽然没能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招生官,但是我却将真实的自己重现给自己。得到自己并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比得到大学offer重要得多。


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上一个decade刚过去还没几分钟。我在想,自己在20年代最想做什么。赚钱?养宠物?去旅游?想了好久,其实最想做的还是be myself.


给自己的未来三个词:Authentic, happy, and impactful


以上。



感谢我的父母,在申请季没给我任何压力,做我坚强的后盾;感谢小美,哥哥前几个月没陪你的必给你补上。
感谢Yuki,Meg,Ford和学长学姐们在申请上对我的帮助。
感谢我的“顾问”April,主文书素材Mike,永远的兄弟老ca,每天和我吃早餐的Zach,分享我焦虑的Ava,陪我冲的David,Kerry和James,以及Armstrong所有的小伙伴们。



文字&图 | HFI Y12 李瑞哲

版权归原作者 | 本站公众号整理编辑 | 转载请注明出处